新笔趣阁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物种起源 > 第35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5)

第35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各种异议 (5)(1 / 1)

只有幼体同时可以吮食这类分泌物,否则乳腺再发达也没用,并且也将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要弄懂幼小的哺乳动物如何知道本能地吮吸乳汁,与弄懂未孵出的小鸡如何知道用十分适合的嘴轻轻敲破蛋壳,或者如何在从蛋壳出来几小时之后就知道啄食谷粒的食物,同样不容易。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解释或许是,此种习性最先是由年龄较大的个体从实际生活中取得的,以后才遗传给年龄较小的后代。然而,有人说年幼的袋鼠实际不吸乳,仅是使劲地含住母体的乳头,母体就将乳汁喷进她的柔弱的、未完全形成的后代的嘴中。对此,米伐特先生说,“若无特殊的构造,小袋鼠必将因乳汁进入气管而被呛住,然而,特殊的构造的确存在。它的喉头长得极长,其上端一直通向鼻管的后部,这样就可以使空气任意进入到肺里,而乳汁能够安然地通过这种伸延了的喉头两边,稳妥地到达位于后边的食管”。米伐特先生接着问道,自然选择如何从成年袋鼠及从绝大部分别的哺乳类(假设是遗传自有袋类的)把“这一起码是全然无辜的及无害的结构除掉呢”?不妨如此回答:发声对众多动物极其重要,一旦喉头一接通鼻管,就无法用力发声,而且弗劳尔教授曾经对我说,这种结构可以阻碍动物吞咽固体食物。

我们现在简单说一下动物界中较为低级的部门。棘皮动物(星鱼、海胆等)生有一种令人注目的器官,被称做叉棘,在非常发达的情形里,它变成三叉的钳,--也就是由三个锯齿状的钳臂构成的,三个钳臂紧密配合在一块,位于一只富有弹性的、由肌肉带动运动的柄的顶部。这种钳可以牢牢地抓住所有东西;亚历山大·阿加西斯曾看到一种海胆迅速将排泄物的细粒由这个钳传送给另一个钳,顺着身体一定的若干线路掉下去,以免弄脏它的壳。然而它们除了有将所有污物移走这一个作用,必定还有别的作用;防御是另一个明显的作用。

对于这部分器官,米伐特先生又再次问道:“这种结构的起先不发育的开始又有何用?而且这种早期的萌芽如何可以保住一个海胆的命呢?”他接着补充说道,“即使这种钳挟作用是一下子形成的,若无可以随意活动的柄,这种作用也是没有好处的,此外,倘若没有挟得住东西的钳,这种柄也没有多少功效,可是仅仅细小的、不稳定的变异,无法让结构上如此繁复的互相协调共同改进;若不承认这一点,则相当于承认了一种完全自相矛盾的奇怪理论。”尽管在米伐特先生看来这好像是自相矛盾的,然而底部稳固不动却具备钳住作用的三叉棘,在一些星鱼类中的确有;若是它们起码部分地将其用作防御手段,这是能够理解的。在此问题上给我提供了不少资料令我感激万分的阿加西斯先生对我说,还有别的星鱼,它们的三只钳臂的中的一只已经退化成另外二只的支柱;而且还有一些别的属,它们的第三只臂已经彻底消失了。按照柏利耶先生的描绘,斜海胆的壳上长着两种叉棘,一种与刺海胆的叉棘相似,另外一种与心形海胆属的叉棘相似;这种情况往往很有意思,因为它们凭借一个器官的两种形态中的一种的消失,表明了确切突兀的过渡方法。

有关这类奇特器官的进化过程,阿加西斯先生按照他自己的考察和米勒的考察,进行了如下推断:他主张星鱼和海胆的叉棘应该被视为一般棘的变形。这能由它们单个的发育形式,而且能够由不同物种与不同属的一条冗长而齐全的连锁的级进变化--由单纯的颗粒到一般的棘,进而到完备的三叉棘--推断出来。这种逐步变化的情况,即使在一般的棘和具有石灰质支柱的叉棘怎样与壳相联系的形式中尚可见到。在星鱼的个别属里能够见到,恰是那种联系说明了叉棘仅仅是变异了的叉棘的分支。如此,我们就能够发现固定的棘长有三个长度相同的、锯齿状的、可动的、在靠近它们的底部处相连接的肢;再向上,在相同的棘上,另外还有三个会动的肢。若后者从一个棘的顶部长出,实际就将构成一个宽大的三叉棘,这种情形在长有三个下述分支的相同棘上能够出现。毫无疑问,叉棘的钳臂与棘的可活动的枝具备相同的性质。人人都认为一般棘是用来防御的;果真如此的话,那么无疑那些长着锯齿与可活动分支的棘也具有相同的作用;而且若是它们在一块儿用作持握或钳挟的工具而起作用时,它们愈为有用了。因此,由一般固定的棘演变为固定的叉棘所经历的每一个中间环节都是有作用的。

在有的星鱼的属中,这种器官并非不动的,也就是并非长在一个固定的支柱上面的,而是长在可以弯曲的生有肌肉的短柄上的;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功能不单单是抵御,也许还有别的附属的功能。在海胆类中,由不动的棘变为连接在壳上且由此而变为活动的棘,这几个阶段是可以寻觅出来的。遗憾的是这里不能更加详细地引述一些阿加西斯先生对于叉棘形成的有意思的观察,按他所说,在星鱼的叉棘与棘皮动物的另外一群,也就是阳遂足的钩刺之间,也能发现所有可能的改进步骤;而且还能够在海胆的叉棘与棘皮动物这一大纲中的海参类的锚状针骨之间,发现所有可能的进化步骤。

有的复合动物,从前叫做植虫,当今叫做群栖虫类,长着奇怪的器官,称为鸟嘴体。这类器官的结构在不同物种中迥然不同,在最发达的状态下,它们大体上与秃鹫的头与嘴惊人的相像,它们长在脖颈上边,并且可活动;下颚亦如此。我曾考察过一个物种,其长在同一枝上的鸟嘴体经常同时朝前与朝后活动,下颚张得极大,成九十度左右的角,可张开五秒钟时间,它们的活动使所有群栖虫体全随着颤抖起来。若拿一根针去刺它的颚,它们会将它咬得极其牢固,以至于会使它所在的一枝摇动起来。

米伐特先生列举这个例子,原因在于他觉得群栖虫类的鸟嘴体与棘皮动物的叉棘“实质上是类似的器官”,并且这些器官在动物界大不一样的这两个部类中经过自然选择而获得发展是不容易的。然而只从结构上来说,我发现不了三叉棘与鸟嘴体之间的类似性。我觉得鸟嘴体与甲壳类的钳倒是极其相似;米伐特先生或许能够一样适当地列举这种类似性,甚或它们与鸟类的头与嘴的类似性,当做特殊的难点。巴斯克先生、斯密特博士及尼采博士--他们是认真钻研过此种群的博物学家--全部认为鸟嘴体和单虫体还有构成植虫的虫房是同源的;可以活动的唇,也就是虫房的盖,是和鸟嘴体的能活动的下颚相似的,但是巴斯克先生并不知晓现在存在于单虫体与鸟嘴体之间的随便一个进化步骤。因此不会推测经由何种有效演变,这个可以成为那个;然而一定不可以因此就说这种级进从未有过。

由于甲壳类的钳在一定程度上和群栖虫类的鸟嘴体相似,二者均用作钳子,因此有必要说明,甲壳类的钳现在仍存在一串长长有用的发展步骤。在最早和最简易的时期里,肢的末端关闭时顶住宽广的第二节的方形顶部,也可能顶住它的整个一侧,因而,就可以将一个所遇到的物体钳住;不过这肢仍然是用作一种移动器官的。此外,宽广的第二节的一边略微突显,有时长着参差不齐的牙齿,末节关闭时就顶住这些牙齿。这种突出物日益变大,它的形态和末节的形态也都随着略有变异与进步,这样钳就会变得越来越发达,直到终于变成与龙虾钳一样的有力器具;事实上所有级进全部能够寻觅出来。

不单是鸟嘴体,群栖虫类还有另外一种奇异的器官,被称为震毛。这一震毛通常由可以活动的并且容易遭受刺激的长刚毛所构成。我观察过一个物种,其震毛稍稍弯曲,外部呈锯齿形状,并且相同群栖虫体上面的所有震毛经常一起活动着;它们跟长桨一样活动着,以至于一支群体很快在我的显微镜的物镜下穿梭过去。倘若将一支群体面朝下放着,震毛就会纠结在一块,因而它们就使劲地将自己挪开。有人假设震毛有防御功能,就像巴斯克先生所描述的,能够看见它们“缓慢地安静地在群体的外表上移动,当虫房里的柔弱栖居者伸出触手的时候,将那些对它们而言有坏处的东西扫掉”。鸟嘴体和震毛类似,或许也具备防御功能,可是它们还可以捉捕和杀死小动物,人们认为这些小动物被害以后是随着水流被冲到单虫体的触手所能触及的地方的。某些物种同时具有鸟嘴体与震毛,某些物种仅有鸟嘴体,此外还有小部分物种仅有震毛。

很难找出在外表上比刚毛(震毛)与颇像鸟头的鸟嘴体之间的差别更大的两个东西,可是它们差不多可以断定是同源的,并且是由共同的来源--也就是单中体和虫房--形成的。所以,我们可以懂得,正如巴斯克先生跟我说的,这类器官在有的情况下,如何从这个样子逐步演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这样,膜胞苔虫属存在一物种,它的鸟嘴体的,可以活动的颚非常突出,并且极像刚毛,故此只好依据其上端不动的嘴才能够确定它的鸟嘴体的性质。震毛或许径直由虫房的唇片形成,并未经历鸟嘴体的过程;不过它们经历这一过程的可能性恐怕更大一点,因为在变化的初期,包含着单虫体的虫房的另外的部分,不容易马上失去。

在好多情况中,震毛的根部长存在一个带沟的支柱,这个支柱近似于固定不动的鸟嘴状结构;尽管有的物种全然没有这个支柱。这种关于震毛形成的看法,倘若真实,真是很有意思;原因是假设所有长有鸟嘴体的物种全部早已灭绝了,那么即使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也断然不可能猜到震毛原本是一种与鸟头式的器官差不多的一个部位,或者如形状不规则的盒子或是兜帽的器官的一个部位。的确很有意思,如此迥异的两种器官竟然会是由同一根源演变而成的,而且由于虫房的可活动的唇片具有保卫单虫的功用,因此可以认为,唇片最先是变成鸟嘴体的下颚,而后变成长刚毛,中间所经历的所有级进,一样能够在不一样的形式与不一样的环境条件下起到防御作用。

最新小说: 亡灵画师 狐妖之辞去涂归 斗罗:别动我的唐三弟弟 团宠小锦鲤她在年代文里横着走 让你拍毕业片,你拿金熊奖? 小福包在年代文里被宠翻了 重生2010买房 幻空梦记 神的联络人 重生八零新婚夜,残疾糙汉求抱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