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真正的英雄(2 / 2)

炮火密密麻麻地掉落在堡垒中,一个小时之内把西班牙国旗旗杆打断了6次。最后,指挥官托马斯·古拉汉姆(之后是里拉多奇)见抵挡不住,便派一个小分队把幸存者送走。在副官莱福瑞的指挥下,他们占据了一座阵地,可是不久副官就牺牲了。战士们拼死抵抗,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才最终放弃了阵地。小船载着幸存者,包括这最后一名战士和英勇的玛塔高达妇女,回到了凯狄兹。

有谁会相信女人也能在战时护理伤兵呢?这样做,确实需要无畏的勇气和高贵的精神。护士往往来自日常家庭妇女阶层。在南丁格尔小姐献身于照顾伤老病残从而使自己名垂青史之前,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护理是一件需要专业培训的事情——它需要聪明、坚强、专注,以及仁慈、同情心和爱心。“据说,甚至书上都这样写道,”南丁格尔小姐说,“每个女人都是一个好的护士。相反,我认为男人对护理的知识知之甚少。”

然而,她把自己奉献给护理职业,是出于什么原因呢?一句话,出自爱心和责任感。她本来根本就没有必要从事如此令人厌烦、如此不为人喜欢的职业的。她是一位优秀的年轻小姐,懂得多种多样的手艺。她是家里的宠儿,逗人喜欢,也是交际圈里的中心。上帝给了她一切使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都幸福无比的东西,然而她放弃了所有这些追求,走上了一条通往痛苦和悲哀的路。她对自己的同类永远充满了强烈的同情心。她在学校教孩子,看望贫困穷人,当他们生病时则救济他们、护理他们。她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不过是英格兰的一个小角落而已——汉普郡的恩布雷。然而,一个人在太阳底下做的好事,也能在暗中悄悄完成。美好的世界在向她招手,她本应该做镇里其他女孩儿所做的事情,可是她的心灵把她引向了别处。(注:①曼彻斯特主教在欧斯维忒布道时,收到一位年轻女孩儿的来信。她告诉主教下面一些关于她的生活的事情,并问他在这样的生活中是否还有时间做善事:“我们10点钟早餐。早餐占据了一小时的大部分。其间我们阅读来信和报纸上的新闻。之后我们必须回信,母亲希望我替她写请柬或对别人的请柬进行答复。接着我必须去温室喂金丝雀和鹦鹉,并修剪树枝和花。然后就到了着装去午餐的时间。我们的午餐常常在午后2点钟举行。3点,我母亲喜欢我陪她去打电话,然后估摸着朋友们来访了,就回家喝5点钟的午茶。这以后,我们准备开车去公园,然后回家吃晚饭。晚饭后我们去剧院或歌剧院看戏,之后当我回到家里,已经精疲力竭,连自己这一天做过什么都记不清了。”)对不幸者、失落者、被蹂躏者,她怀着浓厚的同情。她看望医院、监狱和管教所。当别人在瑞士或苏格兰或海滨消磨快乐的假日时光时,她却一头钻进德国护士学校或德国医院里。她从零学起,先学习如何使用抹布、硬毛刷、掸子,然后循序渐进地学习护理技术。接连3个月,她日日夜夜守候在病床边,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

南丁格尔小姐回到英国以后,继续从事她的工作。“女家庭教师医院”由于不懂得如何管理,几乎濒临倒闭,于是她负起了管理这所医院的责任。她忘记了对自己家庭的爱,忘记了乡村里新鲜的空气,全身心投入到哈雷大街那可怕的医院里。在那里,她把自己的精力、时间、才学,全给了她那些病弱的姐妹。虽然医院被挽救了,可是巨大的压力使得她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她不得不抽空跑到汉普郡去呼吸宜人的空气。

然而,一件急待救助的事情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状态,急需一大批专业护士。伤病员躺在博斯普鲁斯的医院里,少人看护。南丁格尔小姐服从了自己高尚的冲动,立刻赶去救助他们。她上了一艘开往斯库塔利的船。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生命威胁,艰难困苦,船只失事,总之是什么样的危险都有。然而,当责任感推动勇敢精神时,谁会考虑危险呢?南丁格尔小姐几乎是有求必应。她深入到伤病员中间,护理那些受伤的士兵和水手;她安排了一切护理事务,管理着整个医院的大小事情。

在这位英国小姐的耐心看护和救治下,伤病员很快得到了康复。当士兵们看到她俯身拾起他们掉落枕头的身影时,默默地为她祝福。他们不知道该叫她什么,只是称她为“光明小姐”:

睡吧,谁替他圆一个安静的梦?

敌人已离开,他的心思与谁共?

天使不曾来过,

唯有一张美丽的面孔,

在人间里,焕发着生命的温暖!

战士们崇拜这位年轻的小姐,他们禁止一切可能伤害她的粗言秽语;需要动手术时,他们毫不畏缩,强忍住一切痛苦;对她的建议和劝告,言听计从。而她,也十分关怀那些普通的士兵。她不仅对他们个人的喜怒哀乐关怀备至,而且与他们那些英格兰、爱尔兰以及苏格兰偏僻山区的朋友取得了联系,她替他们节省开支。每一周,用一个下午的时间替他们发送给家乡朋友的汇款。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莫逆于心的相知之情!

“勇气,说来简单,”她说,“无非就是耐心、善良,以及默默忍受痛苦的力量。一个民族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比一个普通士兵所表现的,又多到哪里去呢?……就拿一个人来说。如果需要的话,他会把自己的时间、精力,甚至一生都献给了别人——不管是他的女王,还是他的国家,那么,他就是一个真正的好人。这比一切禁欲、斋戒、谦逊、坦诚都强过许多。在英国,这种自我奉献而不叫作牺牲的精神,确实什么都比不上。”因而,即使从最普通的士兵生活经历中,我们都能读出许多。

丝坦蕾小姐回到英国以后,就投身于帮助那些士兵的妻子和寡妇。她在约克大街和威斯敏斯特购买了一所房子和花园,建起一个机器洗衣店。她从政府那里取得了一个专门提供军服的合同,从而保证了一大批被遗弃妇女的就业机会。丝坦蕾小姐以巨大的热情致力于安慰和护理伦敦穷人的妻子。在千万个人中,她是唯一一个这样做的人,但那些善良的女人所做的工作与她并无二致。她把终生献给了为他人服务的事业中。她是自我牺牲的化身。至于是否获得他人的嘉许,这并不重要。对那些希望步她后尘的人,她说:“永远别忘记阿诺德医生。对他日志中的最后一条,我每天都重复两次:‘做上帝所愿做的,也别怕别人做你所做的,如果神愿意,它就会如此。’”

好的榜样永远带来好的结果,其他的女人也都走向了同一条道路。在这些人中,佛罗伦斯·利丝小姐,就是一个值得一提的例子。她不仅亲自从事护理工作,而且还教别人科学护理知识。她心中第一次萌发做善事的念头,说起来奇怪得很。这起因于她亲爱的哥哥之死。她的哥哥死于中国上海的一所海军医院里。每当她想起他,想起他在陌生人手中受到的照顾,便感到一种巨大的动力,使她希望为别人做别人为她哥哥所做的一切。

这件事发生在她还是女孩儿的时候。她向已故的威彻斯特主教请教。他说,这么小就从事这种工作未免太早了,“等你的悲哀过去,心灵真正成熟了,才能从事这种职业。”但她的决心和心愿已定。于是她向心目中的真正英雄——南丁格尔小姐请教。从她那里,得到了最好的建议和培训帮助。终于,在3年的等待之后,她进入了圣托马斯医院,开始了护士生涯。不久,她到了皇家大学医院,获得了珍贵的实践经验。为了完成护理知识的学习,她花数年时间跑遍荷兰、丹麦、德国和法国。在德国的凯塞沃斯,经过护理女执事的常规临床训练,获得了从业证书。在法国公共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汉逊的关怀下,她获准在罗马天主教姐妹的指导下进入巴黎第一医院工作。作为一名助理医师,她与奥古斯丁、圣托马斯·威兰乌菲等人合作。姐妹们对她的工作非常满意,而这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快乐。她与她们合作得非常愉快,虽然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各不相同。

姐妹们对她的友好,非言语所能形容。她们对待她,更像是姐妹和朋友,而消除了信仰、国家和世俗生活的差异。除了学到临床知识以外,她从她们那儿还学到了困境中的沉着和乐观,在极端困苦时对万能之主的期盼和信奉,坚定的忘我精神,以及放弃一切既得的属于主的东西。在那儿,她也学会了对于所有那些伺奉和护理病人的人来说值得珍惜的乐观情调。属于利丝小姐最后的也是最可贵的锻炼,是在勒巴佛将军(后来担任了法国国防大臣)的允许下获得的。他的影响使她进入法国军事医院工作。这是一次具有双重收获的锻炼,在这儿,医院主管、已故的米歇尔·勒维将军对她的进步产生了兴趣。这位将军称自己是克里米亚的南丁格尔小姐的“同志”,由于后者的原因,他使利丝小姐通过了一系列严格的训练和培养。他承认,这比可能给予任何一位法国护士,或者通常而言给予任何一位英国女人的训练,要严格得多。然而,从米歇尔·勒维将军那儿得到的实践经验,是如此之宝贵,以至于在她以后的从业生涯中,从来就没有忘掉。

经过这次长期的护理见习之后,她回到英国。不久法德之战爆发,报纸长篇累牍地报道这次残酷战争的结果。胜利的一方无情地屠杀伤病员,或者任由他们死去。他们成千上万地躺在露天里,缺少护理,也得不到救治。利丝小姐的心被仁慈和同情触动了。她立刻出发来到欧洲大陆,随同而来的还有3名德国小姐,不过不久之后她们分道扬镳。利丝小姐穿过比利时来到科隆,在这里,她看到伤病员一排排地躺在车站的平台上,孤立无助。经过科布伦兹、特里维斯,她到达了目的地迈兹。这是她下船之后的一次艰难行程。在一片混乱中,她丢掉了包裹,只身来到了这里。

这时,巴扎雷元帅正带着一大批部队在迈兹驻扎。弗里德雷克王子向这个城市增援了一支由德国人和巴伐利亚人组成的部队。利丝小姐被指定到玛拉格的一所医院里工作,这儿正处在增援部队的后部。她到达指定地点后,发现所谓的医院不过是一个废弃农场,所谓的病房只是几间谷仓。这是一个极为糟糕的地方,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护士们睡在用稻草填满的布袋上。药品和食物奇缺。最主要的病症是斑疹伤寒热,这是由于战壕潮湿所致。这所传染病院里只能容纳22张床位,因而总是人满为患。

一所乡村医院的护士,工作上当然没有轻松可言。热病患者被抬进来时,她们首先得把他洗刷干净。从战壕里出来的人,脚上的泥巴都结成了硬块,因而护士们必须在清洗之前把泥土刮下来。清洗后,患者被放到病床上,开始行医用药。有时,护士们得清洗病人黑乎乎的嘴巴,有时则要帮助他们洗净全身。晚上,病人常常说梦话,护士们就用湿毛巾替他们敷头,或者替他们洗手净脸,并把床铺移来换去,以免弄痛他们。而这一切,都是在一个极端艰苦的环境下完成的。

病人有时会变得狂躁不安。利丝小姐讲述了一则自己在迈兹热病医院发生的故事:一天晚上,她一个人值班,楼上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她爬上楼,发现一个狂躁的士兵正在拼命打门。这个可怜的人盼望回到家里,见到他那位“文静的多嘴多舌的人”。她叫来另一位病人帮忙,告诉他明天就会回到家里,这才把他重新弄回病床上。楼下另一位狂躁的病人,这时正从床上的枕头下抽出一把刀。利丝小姐连忙冲过去,把刀抢过来。原来枕头底下一直放着一把刀。她把刀藏在偏僻的地方,外科医生一回来,她就恳求他,以后千万别把她一个人留在医院里值夜班。

护士们在那儿工作了几周。士兵们有的死了,有的治好后却成了残废,被送回家里,只有极少数人重新回到岗位上。最后巴扎雷投降了,他把俘虏送回德国,而“铁血王子”和他的部队则行军去围攻巴黎。利丝小姐完成了在迈兹的任务,但她自愿接受的工作却没有完结。她远途跋涉(中间坐了一段车)去了汉堡,被安排在处于普鲁士加冕公主监督下的伤兵医院工作。在那儿,她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保证正常的空气流通。德国医生讨厌气流,所以每当这位护士打开窗户,医生就趁她不在之时叫人把窗户关上。她向加冕公主申诉,最终赢得了开窗的权利。

利丝小姐的故事在继续。从德国回来之后,她准备航行到加拿大和美国,去视察那里的医院。1873年,她完成了任务,沿途视察了哈利法克斯、魁北克、蒙特利尔、多伦多、克利夫兰、纽约、波士顿、费城、华盛顿和安纳波利斯,看了一切想看的东西。最近几年,利丝小姐成了威斯敏斯特护士协会的会长,至今仍在继续她的辛勤工作。许多女人,不管是年轻的或是年老的,都把自己献给了这种神圣的职业。她们深入到城镇的庭院或弄巷里,护理那些没有她们就必然躺下或死去的病人。她们的双手抑或心灵,并没有在为她们那些可怜的病人做最卑下、最烦闷的工作时受到玷污。这里要提及的是工作在波普勒穷苦女孩儿中间的沃凯尔夫人、工作在西部最高法院的欧卡塔薇亚·西尔小姐、工作在布赖顿的韦凯斯夫人、工作在朴次茅斯的士兵中间的罗宾逊小姐所做的一切。我们必须承认,这些难能可贵的人。因为世界上存在许多求助无方、哭救无门的无助者、堕落者、贫困者、饥饿者,她们甘愿默默奉献着一切。

在日常生活中,无数的英雄行为不为人所知。或许,穷人会比富人的英雄行为更多一些,因为前者更加同情他们的邻里。一位街头乞丐说,他从贫穷的街头女孩那里得到的施舍,远比从任何人那里得到的多。美德穿得破破烂烂,却能博得尊敬。

“人们谈论英雄和英雄行为,”比利先生说,“常常认为英雄行为在许多不为人知的城市生活中,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而英雄,也可以在不为人知的情况下高尚地生活和工作。最高贵的自传,并不一定非形诸笔端不可。世上有许多伟大的英雄,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受尽折磨、痛苦和失落,却一直保持着完美的品德。谁服侍上帝,帮助他的亲人,追求美德不辍,谁就能在心底拥有真正的勇敢和善良的品格,他就应获得主教、将军或法官给予的荣耀。”

我们最近常常谈到玛丽·卡比特这位仁慈的女士。有生之年,她全身心投入到救助那些被人遗忘的穷人中去。她在布里斯托尔设立了一座教养所,并亲自担任总监。她怀着纯洁的目的,出入连警察都不太敢去的街头巷尾。面临眼前展现出一片贫民窟的可怕景象,她从不沮丧,也不厌烦。她把孩子从这些悲惨的地区带到她那简陋的教养所。这种无畏的工作精神,比之约翰·哈佛毫不逊色。她笔耕不辍,不停地把自己的设想公之于众。最后,她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为政府采纳了她的计划,建立一所“感化劳动学校”,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孤儿。在我们的军队中、工厂里,有无数的人有理由向“玛丽·卡比特”这个名字表示感谢。年龄并不能阻止她的慈善工作。60岁那年,她到了印度,把她教育体系的种子播撒到东方世界。她一共到过印度4次。最后那次是在1876年,这时她已接近70岁。有生之年,她亲眼见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全面开花。整整一代人,要不是有她,就会沦于邪恶和犯罪的紧紧包围之中。对于这些女人,关于她们那些忘我的工作,除了给予人类所有的荣耀和祝福,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已故的希丝霍姆夫人开辟了一片全新的工作领域。她致力于帮助年轻女人移民,照料直至她们得到妥当的安置。一次,在带着一大批移民从南安普顿出发前,她和她的丈夫参加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上,她阐述了自己从事这一工作的动机。“生命的价值,”她说,“就在于顺利的境况下,通达一种无法言说的天堂般的幸福。我懂得这一点时还是一个小孩儿,当时还在利格·瑞奇曼德的膝头咿呀学语。童年时,我常常玩一种用胡桃壳做成的船的游戏,把分开的家庭成员运送过海,使他们在另一个国家团聚。我清楚地记得,我曾经把一个卫斯理公会教徒和一个罗马天主教牧师放在同一个胡桃壳里,而作为游戏的一部分。这种念头肯定是由我母亲的做法所引起,她在邻居叫门时要我待在房子里。这些邻居有的是旅行家,见多识广,他们热烈谈论着传教的事——当时传教已经开始成为人们的话题。后来这种念头便在我成年之后根深蒂固。她是一位好母亲,属于我的一切热情和品格都受益于她。不要掉一滴眼泪,也别让恐惧改变自己的主意。她的格言使我坚定。”长大后,她爱上了一位在印度军队服役的军官。然而在订婚礼上,她告诉他,她感到上苍给了自己一个使命,要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解救人类的痛苦,而不管他工作的地方是国内还是国外。由于她的坦诚直言,他更加爱她并同意她的一切想法,不久,这对美满的夫妇结婚了。丈夫非常忠诚于自己的婚姻,而且还帮助妻子开展工作。时机终于到了,1850年,一大批被遣送的移民亟待安置。希斯霍姆上校立即自费航行到澳大利亚。出发前,二人把他们微薄的收入分成两半,然后就分手了。希斯霍姆夫人随后也到了印度。在那儿,她建起了一所专门教育欧洲军人的女孩的学校,名叫“工业女校”。这所学校至今还在。1838年,她和丈夫曾经到澳大利亚旅游。

“在那儿,”她说,“我发现了几百个无依无靠、没有工作的单身女人,而且乘船抵达的人数越来越多。显然,她们当中绝大部分过着不光彩的生活。我说服自己,决心肩负起为这些可怜的人提供安全和正当职业的责任。我在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面前坚定不移,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地方长官后来同意我与那些女孩同睡在临时移民营的一间小屋子里。真的,我在那里睡的第一个晚上,便发现老鼠成群。于是撒了毒药,继续坚守自己的岗位。这样一来,我便在那些女孩儿中间树立了个人威信,她们开始对我言听计从。我创办了一所大学,通过教育使她们尽快融入当地生活,并使几百个女孩儿得到了妥当的安置。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我发现,只有使这些孤独无依的女孩儿组成大的团体,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她们才能真正得到安置。而且,我还必须与这些团体朝夕相处。每个团体人数从100到150人不等。就这样,我在澳大利亚连续坚持工作了许多年。为运送移民而预付的一大笔钱款,因为她们的诚实守诺,这些预付金很快被收回。这么多年来,我仅仅才损失20英镑,这个数目微不足道。上帝保佑,我成为一位获取职业的中间人。在离开那儿之前,我一共抚慰了不少于1000颗柔弱的心灵。在那些被从不光彩生活中拯救出来的年轻女孩儿当中,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我应该永远记住当初接受我的人给予我的温暖,记住我的丈夫和孩子对我的支持。我的孩子,他就在我的格言下成长起来的——相信自己,自谋生存,并且,像他们母亲教导的一样,从不寻求政府的津贴,也不要拿政府的工资。”

也许有人认为这些并非英雄行为的贴切事例,最感人的例子,应该要数献身于在海难中挽救乘客生命的那些人。一个来自澳大利亚西部的故事,它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年轻淑女的英勇行为——她的名字叫古丽丝·布瑟尔。“基尔格特”号汽船在帕兹附近的海滩上搁浅了。船上派出一只小舟,把妇女、孩子抢送上岸,可是冲天的海浪随即便把小舟淹没。可怜的人们抓住小舟的边缘,拼命挣扎,生命危在旦夕。这时,在陡峭的海岸上,出现了一位骑马的年轻姑娘。

她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如何去救这些淹没在水中的妇女和孩子。她飞奔冲下悬崖——真是不可思议,她与她的马冲进海浪中——在下一个高潮来临的瞬间,靠近了小舟,并成功地把妇女和孩子救上岸。当时海面还有一个男人在水中挣扎,于是她重新一头扎进水里,也把他救了上来。在如此汹涌的海浪中,她花了整整4个小时才把50个人全部救上岸。这些人上岸后,英勇的姑娘已是全身湿透,身心疲惫。但仍挣扎着回到12里外的家中,找人来安抚这些脱险的人们。这时接班的是她姐姐。她随身带着茶水、牛奶、糖,以及面粉,穿过丛林来到岸边。第二天,人们被带到她的家里,受到了悉心的照顾,直到完全恢复之后,才走上他们孤独的路。令人痛惜的是,英雄的姐姐,布鲁克曼夫人,在救援当中着凉了,几天后死于脑膜炎。

色得兰群岛一位年轻女孩的行为同样英勇无比。没有人愿意去救几个落水的渔民,她却只身入海,拯救了他们的生命。当捕鱼队正在海上捕鱼时,一场暴风雨突如其来地袭击了遥远的乌斯特岛。渔船一艘接一艘安全上岸,可最后一艘却始终无法靠岸。岸上的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这艘渔船陷入可怕的困境。船翻了,水手们在水中苦苦地挣扎。在这节骨眼上,海伦·比特丽,一位瘦弱的少女,一边往前冲,一边呼吁人们不管多么危险都得赶快去救他们。可是人们回答,在这样可怕的暴风雨里救人,无异于送死。

海伦·比特丽却甘愿去送死。她快步冲向一艘小船,这时她的嫂子加入了她的行列。她的父亲一只手已瘫痪了,也冲过去为她们掌舵。渔船上有两个人已经不见了,另两个人则死死抓住还没有翻的船边,只等这些女流之辈过来救他们。她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船划到渔船边。这时,一个人已经被水冲走了,要不是海伦及时抓住头发把他拉上船,他肯定会被淹死。几经周折,其他的人也被救上船,安全地回到港口。海伦·比特丽后来靠当一个家庭女仆默默地挣取自己的面包,直至老死,人们才想起她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那些故事。(注:见1879年6月28日出版的《凡人》杂志。)也许有人会说,在一个能够发生这种事情的国家,肯定能盛产女英雄。也许真是这样。

可是谁又能忘记她,兰斯通塔的女英雄古拉丝·达利?在诺森伯兰海岸的东北部,有一个荒凉的费恩岛。它只不过是一堆冰凉的石头,黑乎乎、光秃秃的,被一片咆哮的海洋包围着。在长达几周的暴风雨季节,谁也不能够接近它。这里除了在岩石上嗷嗷尖叫的海鸥和角嘴海雀,就没有居民了。然而,就在它的一个最偏远的角落,一座名叫“兰斯通岩石”的灯塔高高地耸立着,向往返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船只发出信号。两个老人——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与一个年轻女人——他们的女儿,在1838年9月的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守护着这座灯塔。

“佛伐西尔”号汽船正航行在它从赫尔到邓迪的航程上。船上情况糟糕透顶:锅炉在离开赫尔不久就坏了。在勉强抵达圣阿布斯赫德之后,又被狂风暴雨刮了回去。它在暴风中漂泊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早晨便盲目地撞在霍克斯岛的岩石上。船只的后部被撞裂成两半,9名船员被迫站在船只的前半部上面呼救,它仍插在石头里。而许多旅客和船员都被淹死了,从此长眠海中。

在半里外的灯塔里,古拉丝·达利听到了他们的呼救声,在她今天最后一次查看灯火的时候——太阳一升起,就可以把灯火吹灭。虽然海面大雾仍然弥漫,海浪在咆哮,但她还是看见了那几个抓着船只前半部的船员。她恳求父亲把自己的小船放下海,去救那些落难的人。父亲威廉·达利虽然认为这不过是冒冒失失去送死,但还是把船只拖下了水,古拉丝·达利第一个钻进船里。老人都同意了,何况女儿?当时,救人的机会,甚至自救的机会都微乎其微,然而上帝使她的手臂变得强健有力,宛如洞烛观照她的心灵。两个人在极端恐惧和担心中,渐渐离岸远去。

经过一段时间小心谨慎的划行,小舟终于靠近了岩石,这打通了通往落难者求生之路的第一步。划行过程中,古拉丝拼命摇桨,同时在岩石缝里左点右撑,以免船只被撞成碎片。9名获救者被一一拉到船上,送到了灯塔里。那儿,母亲正在恭候。她悉心照料、护理他们,直到落难者的健康和体力完全恢复。他们在那儿整整待了3天,直到风暴平息,能够被送回大陆。

古拉丝的英勇行为震撼了整个国家,无数的礼物纷纷寄到她的手里。艺术家从远方跑来为她画像,诗人为她创作了一首首优美的诗歌。阿德耳菲剧院愿意每晚给她20英镑,让她在上演海难场面时坐在一只小船里守望。但她是不会离开她那片被海水环绕的石头孤岛的。她无法离开那座灯塔,因为那里的光荣属于她、适合她,她的一生需要这样的坚守。见过女孩儿的人,无不对她的天真朴素、文静善良赞颂备至。救人事件发生3年之后,她得了肺病,几个月不到就去世了,死时安宁、快乐,充满了宗教的虔诚。在她去世前不久,菲力普先生说,一位穿着朴素的女人来向她道别,祝福她在最后的路上好走。这位善良的姐妹就是诺森伯兰公爵夫人。她的桂冠将由于这次慈爱的、温柔的道别而永放光芒。贞德有一座纪念碑,而诺森伯兰的古拉丝却一无所有。她的事迹被登录在:

天堂的簿记中,不灭永生。

当天使为高尚灵魂的美德而载歌载舞时,

受福的人间却如此无情。

在与费恩岛方向相反的诺森伯兰陆地上,有一块很高的三角形岩石,上面耸立着巴伯拉堡。自古以来,它就是一座抗击苏格兰人入侵的坚强堡垒,同时也是英国内战时期一座重要的要塞。最近几年,它成了失事水手的避难所,这主要应归功于库勒维先生、杜尔汉姆(注:英国一地名)主教、夏普执事长等人。库勒维先生在这里所做的善事,其数量比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多。沿岸的船只经常失事,库勒维先生竭尽所能给予援助。由他组织配备的一个30人的小分队,在每个暴风雨夜里沿着8英里的海岸线不停地巡逻,一旦发现处于险境中的船只,则立即派出救生艇。遇到大雾天,巴伯拉堡就会警钟长鸣,提醒船只躲避。如果发现船只濒临险境,则鸣炮一次;如果船只搁浅或撞沉在岩石上,则鸣炮两次。同时,堡里会升起一面大旗,告诉遇难者,岸上已经知道了他们的不幸。当陆地上的救援船只不能及时赶到失事地点时,堡里就会发出信号,请霍里群岛的渔民赶往那里。这个耸立在悬崖上的撒马利亚碉堡,不仅为海上的人,而且为陆地上的人,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因而,像一个强大的守护神,”威廉·霍维特说,“耸立在云端,俯视着那片汹涌而险恶的海洋。这神灵般活生生的高尚,是世上所有善良的人终生追求的光荣榜样。无论谁,只要他遥视这神圣的建筑那高飞的檐角,得到它那无微不至的关怀,看到它为海洋和陆地送去吉祥时,请别忘记库勒维先生。那些穷困潦倒的人,那些在深夜里恐惧战栗的人,当他们默默为他祝福时,他已化为尘烟、长眠不醒。”

最新小说: 我成了暴君的彩虹屁精[穿书] 比肩 宠文女主重生后 财运天降 他有一座孤岛 一品代嫁 顾九龄萧胤 正牌亡灵法师 主角们都以为我暗恋他 重生女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