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第四卷 第二章 教毛文龙做人(上)

第四卷 第二章 教毛文龙做人(上)(1 / 2)

户部尚书毕自严信中关于辽东军的数据引起了张斌的兴趣,毕懋康和蔡善继离开以后,他又反复看了几遍,想分析一下辽东各路大军的具体情况。

看着看着,他突然感觉到不对劲了。

这毛文龙找死啊,他手里哪来的十万大军!

袁崇焕为什么要杀毛文龙,这个问题一直是明粉热议的话题,袁崇焕给毛文龙列出的十二大罪状张斌还依稀记得,但是,这些罪状其实很多都站不住脚。

袁崇焕以这些乱七八糟的借口杀掉一个牵制后金十余年的重要将领,相当令人费解。

比如,一人管制东江镇,军马钱粮都不接受核查,一该杀。

这个相当的牵强,既然你袁崇焕认为毛文龙一个人管着东江镇不行,那你派人来啊。

如果毛文龙不同意,或者把派来的人赶走了,你当即警告他,不同意就是死罪,这还差不多。

派又不派,又或人家不同意你就不派,然后就直接列为死罪,这简直就是不教而诛嘛,哪有这么当领导的。

还有,欺君罔上,所有奏章全都是假的,杀害投降的士兵和难民,假冒战功,二该杀。

这就有点过份了,毛文龙如果不是战功赫赫怎么可能升到左都督平辽总兵。

还有,杀掉投降的后金士兵可能有,但是杀难民绝对不可能,他要这么干,怎么可能在辽东大后方待的下去,辽东的平民不早把他卖了啊。

还有,交通敌国,说在登州驻兵取南都易如反掌,大逆不道,三该杀。

这明显是毛文龙在玩诈降之计,他都把个仅次于旗主的固山额真骗过来,诱捕之后送京城宰了,有这么交通后金的嘛?

还有,每年饷银几十万,不发给士兵,每月只散发三斗半米,侵占军粮,四该杀。

他这应该无稽之谈,毛文龙要真这样,手下士兵还会给他拼命吗。

还有,擅自在皮岛开设马市,私自和外国人来往,五该杀。

这个的确不应该,但考虑到东江镇的重要性,袁崇焕应该警告他,让他把马市撤了,而不是直接把人杀了,这同样有点不教而诛的味道。

还有,部将几千人都冒称是你的同姓,副将以下都随意发给布帛上千匹,走卒、轿夫都穿着品官官服和袍带,六该杀。

这也应该是无稽之谈,东江军几千人自称姓毛,那他得多得人心啊!

还有奖赏副将以下都随意发给布帛上千匹,这是人家拉拢人心的方法,怎么就该杀了呢?

还有走卒、轿夫都穿着品官官服和袍带,这也应该是无稽之谈,你给人家,也得人家敢穿啊!

还有,从宁远返回途中,劫掠商船,自己做了盗贼,七该杀。

这就有点搞笑了,大明实施海禁,只有月港那边才有几十条船允许出海做生意,而且还不准往北交通倭寇,只准往南。

毛文龙遇上的肯定是海盗性质的走私海商,人家说不定还想劫掠毛文龙的商船呢,双方因此打起来,怎么能说是海盗有理,毛文龙该杀呢!

还有,强娶民间女子,不知法纪,部下效仿,使得百姓不安于家,八该杀。

这也有点夸张了,皮岛就是个荒岛,哪来的老百姓,就算有老百姓,在后金环伺的情况下,他们巴结毛文龙还来不及呢。

还有,驱使难民远远去帮你盗挖人参,不听从的就被饿死,岛上白骨累累,九该杀。

这个有点说不通,人参可不是满地都是,这人参都能挖的到,难道野果什么的就找不到了,怎么会饿死。

再说了,知道会被毛文龙活活饿死,不会假装同意去找人参,然后借机逃跑吗,为什么要活活把自己饿死?

还有,用车送金子到京师,贿赂魏忠贤,并在岛上雕塑他加冕冠的肖像,十该杀。

他袁崇焕自己都给魏忠贤建生祠了,以此来攻击毛文龙就有点不知所谓了。

还有,铁山一战败北,丧师不计其数,却掩败为功,十一该杀。

铁山一战,毛文龙被后金大将齐尔哈朗灭了九族,袁崇焕不安慰他,还拿这个说事,有点过于无聊了。

还有,设镇八年,不能收复一寸土地,坐地观望,姑息养敌,十二该杀

这个袁崇焕就有点强人所难了,毛文龙是在人家的后方搞骚扰的,去收复了领土也得守得住啊,他一个人扛的住整个后金的疯狂进攻吗!

袁崇焕列出的这些罪状,有很多明显就是托词,原本,张斌一直没想明白袁崇焕为什么突然跑去杀了毛文龙,现在他想明白了,就是因为粮饷。

辽东的主力,辽东军和关宁军总共才报了十五万,你一个在人家后方搞骚扰的报十万,这不抢钱吗!

朝廷发的粮饷本来就不够,如果按这个上报比例分,你毛文龙一个人独吞几万人的粮饷,辽东军和关宁军却吃都吃不饱,侵吞粮饷,害得辽东主力没饭吃,不杀你,杀谁!

这个毛文龙也太贪了,他如果再不知收敛,自己也救不了他,袁崇焕绝对会不顾一切把他这个辽东最大的“蛀虫”给干掉。

这家伙,看样子真的要好好教他怎么做人了,正好,这段时间毛文龙从辽东偷人的效率好像也越来越低了,自己还想问问他是怎么回事呢。

张斌决定,亲自去皮岛一趟,劝服毛文龙,让他不要贪了,不然,到时候袁崇焕发起狠来,他就死定了。

最新小说: 朕的大秦不可能亡 三国袁耀传 婧国公的小义妹 星辰指挥官 还要再爱你一次 唐朝逍遥行 我被迫跟着侯景谋逆 邪王嗜宠:吃货小萌妃 我在南宋能网购 老子扶贫三年,这是大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