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笑得像尊弥勒佛:“大度点阿易,好歹它总体也在捏着鼻子夸你。”
“那我大度不起来,我这人比较小心眼,记仇。”
“那你诺贝尔到时候去领奖吗?”
将一份调查报告推到了周易面前的钱江询问道。
之所以这么问,也是因为诺贝尔和平奖在国内官方层面上是做过错事的。
严格意义上来讲,周易并非首位中国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他之前其实还有一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拿的。
但是吧,这玩意真就是懂的都懂了。
因为搞新和联胜,那自然是喜提404待遇了。
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莫岩成为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时,官方层面上的通报宣传实际并不多的一个原因,被冷处理了,莫岩更多的还是背后利益集团在宣传他——
就如同现在周易背后一直在鼓足劲宣传他的北大集团与华纳集团一样。
“不去。”
翻开报告的周易头也不抬道:“不止是不去,实际上我连这个奖都不想要。”
?
这下钱江是真急了——
怎么连奖都还不想要了呢?
多好的宣传点啊,说不要就不要,我礼我都收了。
“你可以只是不去领奖啊。”
“不差奖金那点钱。”
周易轻笑出声:“反正这玩意不管我怎么拒绝领奖,名字还是会刻上去,宣传照样宣传也行,没什么问题。哦不对,到时候还能再宣传一下我的言行合一。”
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这么多位得主,还是有人选择了拒绝领奖的——来自于越南的黎得寿。
他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唯一一位拒绝领奖的得主。
但即便如此,由于已经公布会把该奖颁发给他,因此哪怕黎得寿在1973年拒绝领奖,诺贝尔组委会依旧只能把他名字照常收录进得主名单当中。
周易觉得在这一块自己也可以加一个定语出来:21世纪第一个拒绝领奖的诺贝尔奖得主。
“言行合一?”
“还记得我之前在接受采访时针对诺贝尔奖说过的话吗?”
谈及此前言论的周易微微一笑:“我可不是单纯嘴上没个把门乱说的。”
正是因为之前已经公开表态过诺贝尔奖无权为我授勋,那现在他拒绝领奖才会显得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又顺理成章。
有过铺垫才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还能巩固他的外在形象人设——
说白了,就是他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去接诺贝尔奖递过来的梯子,纯打算把挪威组委会当凯子吊,还是用完就丢的那种。
前面一直通过其他渠道造势要拿奖、不给奖就是文明的退步、冷门更显得公平之类的,真正确认拿到奖、诺贝尔组委会已经确定了名单并全球公布后,他这才直接翻脸——
什么要拿奖?我不知道啊,这奖不是你们扛不住压力硬塞给我的?
再说了,在你们正式开奖之前我就在节目上说我不想拿奖不想拿奖,还言明你们没这个资格给我颁奖,那我现在拒绝领奖有什么问题?
什么?
你说得罪组委会?
诶对喽,我就是看不起,顺带还榨干了组委会的剩余价值。
既然现在都没利用空间了,那顺手扔进垃圾桶里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你会在意一堆垃圾的尊严吗?
但凡换个人设来,做出这种事都得口碑暴跌,可偏偏周易一直以来的人设就是这样,早早的嚣张过了、早早的就看不起诺贝尔和平奖奖了,那就符合人设——
言行合一!
当然,在此之前,他还得把诺贝尔组委会榨干最后一滴油才行——
“看起来这个叫威廉·利斯曼的记者影响力还行,那就用他了,算是给他站队我的一点甜头。”
过了一遍资料后,周易这才嘱咐道:“老钱你去邀请他过来吧,说可以如他所愿给个专访机会,同时我还会在这次专访当中宣布一个重大决定。”
拒绝领奖,怎么说都算是一个职业生涯当中的重大决定了,完全值得用一次专访来宣布。
“到时候就在电视台上公开直播吧,顺带一提,你再邀请一些我的粉丝会死忠成员,到时候我和这个做专访的威廉就坐在两把椅子上面对面,台下周遭坐一圈我的粉丝。
“就当是回馈粉丝的福利了,好歹也是帮我做了图的……”
周易一一安排了下去。
2006年10月18日,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年轻人、歌迷都在讨论周易创造性的历史突破时,周易的个人博客上却突然发出了一篇预告——
“一夜之间,所有人都在关注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让我感觉诧异。
“我不明白,也很困惑。
“我想要说些什么,我的同事、我的团队都劝我,但我还是选择将自己这个重大的决定以最真诚的直播方式向大众公开。
“10月29日,星期日,上午10:08分,我将会接受朋友威廉的电视直播专访,并在直播中公开我这一职业生涯里的重大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