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宅男的大明 > 第十七章 荷兰人投降 2

第十七章 荷兰人投降 2(2 / 2)

明军的兵力得到加强,供给得到补充后,从五月五日开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上都筑起防栅,并挖了一条很宽的壕沟,围困荷军。

“这是你们最后的机会!”郑成功又写信劝揆一投降。

揆一仍幻想巴达维亚的荷兰人会派兵增援,拒绝投降。

五月二十八日,荷兰殖民当局得到荷军在赤嵌城战败和台湾城被围的消息后,匆忙拼凑了700名士兵、10艘军舰,由雅科布·考乌率领,经过38天航行,于七月十八日到达台湾海面。他们见明军的战船阵容雄壮,踌躇不前,加之风浪很大,在海上停留了将近一个月之后,才有5艘战船在台湾城附近海面碇泊,其中“厄克”号触礁沉没,船上士兵被明军俘虏。

郑成功从俘虏口中得知荷兰援军兵力情况后,加紧进行围城和打援部署。

七月二十一日,驻台湾荷军当局决定:用增援的舰船和士兵,把明军逐出台湾城市区,并击毁停泊在赤嵌城附近航道上的明军船只,以摆脱被围困境。

于是,荷军分水、陆两路向明军发起进攻。海上,荷舰企图迂回明军侧后,焚烧船只,反被明军包围。

“开炮!”郑水军隐蔽岸边,当敌舰闯入埋伏圈后,立即万炮齐发。

经过一小时激战,击毁荷舰两艘,俘获小艇三艘,使荷兰援军损失了一个艇长,一个尉官,一个护旗军曹和128名士兵,另有一些人负伤。

荷军其余舰船逃往巴达维亚,郑芝龙也没有派战舰追击。

陆上,荷军的进攻,同样遭到失败,死伤人数众多,此后,荷军再也不敢轻易与明军交战。

台湾城的荷军被围数月,军粮得不到补给,因而士气低落,不愿再战。

十月,揆一为了挽救行将灭亡的命运,派雅科布·考乌率领漂泊在海上的3艘战舰、2只小艇前去攻袭厦门,企图让大明水师撤退。

考乌不是傻子,他知道郑家海军的实力,他这几只小船,去福建只会送死,他心存畏惧,中途转舵驶往暹罗(今泰国),以后又逃回巴达维亚。

于是,荷军的企图完全落空了,士气更加低落,不少士兵力求活命,陆续向明军投降。

郑成功从俘虏中了解到荷军的上述情况后,决定把对荷军的封锁战术转为进攻,在对方从巴达维亚获得救兵之前,向热兰遮城堡的荷军发起猛烈攻击。

为此,明军增建了三座炮台,挖了许多壕沟,以遏制荷军的炮台。

第二年农历一月二十五日清晨,郑成功下令炮轰乌特利支圆堡。

在两个小时内,明军发射炮弹2500发,在该堡南部打开了一个缺口,当天,明军一拥而上,即占领了该堡。

明军居高临下,立即利用此堡改建炮台,向台湾城猛烈轰击。

荷军团守孤城,岌岌可危,揆一在城上督战,看到城防已被突破,手足无措。在这种情况下,郑成功派通事李仲入城劝降。

李仲对揆一说:“此地非尔所有,乃前太师练兵之所。今藩主前来,是复其故土。此处离尔国遥远,安能久乎?藩主动柔远之念,不忍加害,开尔一面:凡仓库不许擅用;其余尔等珍宝珠银私积,悉听载归。如若执迷不悟,明日环山海,悉有油薪磺柴积垒齐攻。船毁城破,悔之莫及。”

荷兰殖民评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形势及对策。台湾城被围已近9个月,荷军死伤1600余人,能参加战斗的士兵仅剩600百余人,且已弹尽粮绝,疾疫流行,形势已完全绝望。评议会认为:“如果继续战斗下去,可怕的命运将降临到每一个人头上,而这样坚持,对公司也没有什么好处。”

揆一走投无路,只得同意由评议会出面同郑成功谈判。经过会谈,揆一“愿罢兵约降,请乞归国”。

不久,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签字投降。荷军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资,包括伤病员在内的约900名荷兰军民,最后由揆一率领,乘船带领荷兰人撤离台湾。

台湾光复的消息传到京城。对此,明朝的文武百官和老百姓们倒没太多关注,毕竟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此时的台湾跟一个荒岛没有多少区别,但吴应熊不一样,他知道台湾值得大明开发,以台湾为海军基地,征服南洋和日本就要容易得多。

荷兰人投降,台湾提前回到中国的怀抱,吴应熊高瞻远瞩,立即让明帝下旨,从福建和江浙一带移民一百万人去开垦台湾,并在台湾实行了类似西北的土地改革,还在台湾驻军五千人,台湾从此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并且,吴应熊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让明帝封郑芝龙为安南王,还大力褒奖郑成功的战绩,赐他姓朱,外称“国姓爷”。

求订阅支持正版

(本章完)

最新小说: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 捍卫地球家园 亮剑:都穿越了还玩小米加步枪?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