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军阵型(2 / 2)

“我们能确保将敌军主力引到南方吗?”我问道。

“封建领主军队计划部署八千人,敌军若想突破,必然会动用主力;此外,应对多兹兰侯爵的部队,也需要这部分兵力——这已是我们的极限。”塞德兰子爵回答。

多兹兰侯爵的军队正从南方逼近,我们无法确定他们是敌是友,必须留兵防备,这无疑分散了兵力。

但反过来想,若敌军也对多兹兰的动向心存戒备,大概率会将主力部署在南方,避免后方出现缺口。

“好,就按这个阵型部署!诸位,此战关乎帝国存亡,我指望你们了!愿胜利与我们同在!”

“帝国胜利!皇帝胜利!”

随着贵族们宣誓效忠,帝国联军的阵型正式确定。两天后的黎明,拉乌尔的军队终于抵达舒兰山前线。

拉乌尔军的部署如下:北侧部署五千名正规军与三万名民兵,南侧部署一万五千名正规军;约三千名邻国王国雇佣兵(或称志愿军)部署在民兵后方;敌方魔法士兵未集中部署,而是分散在民兵队伍中。

换句话说,敌军将主力集中在左翼(我方北侧),完全符合我们的预期。

敌军若想速胜,唯一的办法是从南方山丘突破,直取我的指挥部——幸运的是,舒兰山的地形让他们很难从内部展开攻势,这里简直是“围攻皇帝”的陷阱。

敌军如此部署,还有另一个原因:彼得·珀尔的阿图卢骑兵在北侧以游击战术骚扰,很可能被敌军误认为“诱饵”,因此他们分散兵力,将主力转向山丘另一侧。

……彼得·珀尔真是可靠的盟友,可靠到几乎让人敬畏。

此时,两军已逼近交战距离:帝国联军约两万四千三百人,拉乌尔军约五万三千人——我们将要面对两倍于己的敌人。

双方共计七万余名士兵集结战场,在这个世界,如此规模的内战实属罕见;但从帝国的历史维度看,兵力规模并不算大,更何况拉乌尔军中还有四万是战斗力薄弱的民兵。

说实话,那场面确实壮观,可我此刻毫无心情欣赏,反而因压力过大,胃部隐隐作痛。

山里的民兵被配发了弩,且被禁止外出,理由是“山里比山外更安全”。这虽是残酷的措施,却也是事实——他们待在山里的生存率,远高于外出作战。他们亲手建造了土墙与战壕,对此心知肚明。

民兵被部署在山丘内的狭长战壕中:八千人在拜纳山,两千人在吉诺山。

吉诺山的防御工事能按时完工,真是万幸。

至于民兵的指挥权,决定交给帝国陆军新兵的排长们——尽管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但也是无奈之举:我无法通过撤换封建领主的将领来削弱他们的势力,只能让直属部队分散指挥。

皇帝直属部队被均匀部署在各处:五百人在吉诺山,五百人在拜纳山北侧,五百人在拜纳山南侧,五百人在主营附近。这支部队以苏杜姆枪为主装备,部分配备长矛。

我曾教过他们基本的握矛姿势,却未训练他们成为专业长矛兵——从一开始,我就计划让他们在舒兰山的野战营地作战。即便他们无法抵御敌军冲锋,至少能作为整体发起反击,这就是他们的训练目标。

顺便一提,我们的主营地位于拜纳山东南角——这里是舒兰山的最高点。

指挥系统方面,名义上我(卡尔迈恩皇帝)是全军总司令,实际指挥由布尔戈-杜克雷准将负责。但从拜纳山向吉诺山或右翼封建领主军队派遣信使十分困难,因此总部只能下达简单命令,通过狼烟传递信号。

命令类型仅有三种:“常规作战”“冲锋”“胜利后追击”——没有“撤退”信号。因为这场战斗,我们输不起,一旦撤退,就是彻底的失败。

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队由当地指挥官全权负责:彼得·珀尔掌握阿图卢骑兵的指挥权;阿努尔·德·努巴尔指挥吉诺山的三千五百名士兵;布尔戈-杜克雷准将指挥拜纳山防御;右翼军队由塞德兰子爵统领,包括瓦伦公爵的三千人、马尔多萨侯爵的两千人、拉米泰德侯爵的一千人、埃泰克伯爵的两千人。

目前,这些部队尚未表现出可疑动向,但马尔多萨侯爵与埃泰克伯爵的军队是新加入的,我特意安排信任的法比奥在他们之间协调。唯一的隐患是拉米泰德侯爵的军队——毕竟是新近重建的部队,指挥官是原家族家臣,士兵多为新兵,训练不足,与帝国新兵部队的情况相差无几。

尽管有这些担忧,我们已竭尽全力,剩下的只能交给战场胜负。

……不,说实话,我内心充满焦虑。若此战失败,我会被斥为“昏庸皇帝”,难逃一死。我做了周密准备,也付出了全部努力,可胜利的基础虽已奠定,最终结果仍取决于其他士兵与贵族的表现——这种无力感,让我无比恐惧。

我在主营地屏住呼吸,俯瞰着下方的战场。

“陛下,真是令人激动啊!”一个无忧无虑的声音传来,让我恨不得当场怒吼。

说话的是奥伦子爵,基亚玛城的贵族。他原本负责管理皇帝直属领土的重要城市,却在前首相掌权时投靠对方;如今我掌控帝都,他又成了傀儡,毫无实权。

他为何会出现在前线?因为他觉得这里士兵更多,更“热闹”;而且,基亚玛城挤满了瓦伦、马尔多萨的军队,娜丁公主的地位比他高,正负责处理贵族与商人事务,他因不满被架空,便“主动投奔皇帝”,造成既成事实。

娜丁已给我写了信,为奥伦子爵的行为致歉。平时说话干脆利落的她,信件文风却十分优雅,尽显贵族风范。

顺便一提,基亚玛城的管理本就由奥伦子爵的下属负责,即便没有他,也能正常运转;事实上,正因他离开,没人胡乱干预,基亚玛城的物资供应效率反而更高了。

尽管奥伦子爵有过叛国行为,但间谍报告显示,他并未与敌军接触——这有些难以置信。或许正是因为能力不足,前首相与前礼部尚书才未招募他,让他留在了皇帝直属领土。

……这个人显然不明白,我为何选择舒兰山,而非在基亚玛城停留。

若他能主动雇佣哪怕几名雇佣兵支援前线,我或许还会称赞他“有诚意”;可他只带了一队随从,像观看体育赛事般置身事外,毫无贡献。

更令人沮丧的是,主营地还聚集了不少类似的人:帝国境内没有封地的骑士、名义上卖掉爵位的男爵……他们没带一兵一卒,仅凭“参拜皇帝主营地”的名义就赶来,纯粹是旁观者。

据沃德伯爵说,这些人大多曾试图加入拉乌尔军,却被拒绝,走投无路才来投奔我。说实话,我曾想过把他们赶走,但担心他们在附近游荡,影响士兵士气,便允许他们留在主营地——这里只有皇家卫队和少数直属士兵,相对容易管控。

“说不定很快就能看到拉乌尔公爵的魔法士兵了?听说他们能喷射壮观的火球呢!”

“是啊,真想亲眼见识一下!”

他们的议论,让我压力倍增。我真的后悔了——内战结束后,我一定要“减少”低阶贵族的数量,绝不姑息。

然而,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无忧无虑,是因为在这个世界的“常规内战”中,激烈厮杀并不常见——双方通常在分出胜负后,便会基于结果达成和平,这是公认的常识。

即便在我形容为“泥潭”的阿基卡尔战场,最激烈的战斗也只是阿基卡尔家族的继承权之争,其他贵族大多只是对峙,不愿真的流血。

没错,换句话说,他们对真实局势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我已下定决心彻底铲除拉乌尔,也不知道拉乌尔已走投无路,正不惜一切代价想扳倒我。

终于,战斗的号角吹响——这是重建腐败帝国的第一步,也是决定我命运的一战。

最新小说: 杀戮都市! 嫌我废,成剑神了,你们怎么后悔了? 她们算什么仙子? 攻略无情道剑修后,我死遁失忆了 穿成农家长姐后,种田致富养娃娃 快穿之心机女上位攻略 原来皇后不爱朕 凡骨逆仙途 你好诡异Boss,我是来打工的 夜色拂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