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勒斯坦·弗雷内、亨利·瓦龙作为两个教育家,当然不知道科曼这种包装起来的阴暗目的,但两人还是来了,看到了眼前比较平庸的军官,和令人眼前一亮的女人,这么一对组合。
人都是视觉动物,两个用老头子形容的男人也是这样,目光落在艾娃加德纳身上的时候,都不约而同闪过惊艳之色。
“看起来你比我有名多了。”科曼压低声音道,倒不是在酸什么,完全的客观公正实话实说。
实际上一个从演员转行来到欧洲的演员,甚至都不算是二流明星的她,确实取得了比做演员时候更大的知名度,主要是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
美国可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国家,对金权的崇拜可不是欧洲国家可以想象的,在科曼眼中都算文化入侵的动画片猫和老鼠当中对此有详细描写。
“两位尊敬的教育家,欢迎你们。”科曼站在艾娃加德纳的前面,挡住了两个老登的视线。
倒不是特别的原因,艾娃加德纳的语言天赋是有的,但也仅限于普通人的范畴当中,交流还是让科曼这个正牌法国人来更加合适。
话音刚落,一辆军车停靠在餐厅门口,马丁急匆匆的走下来,进门之后先道歉,“宪兵司令部有些事,我请假过来的。”
“还不算晚。”科曼言简意赅的说了一句,邀请几个客人坐下来,就建立海外省教育体系的事情,开始了一番介绍。
目前加上叙利亚基督徒移民,轴心国的战俘和劳工,里面甚至包括南斯拉夫人,以及之前的法国移民,连同海外省的本地穆斯林,海外省能算的上人的都算上,总人口为一千二百六十万左右,其中非穆斯林人口为四百万,剩下的是穆斯林。
其中法国移民和轴心国不包括南斯拉夫的人口,算是不用在教育上费心,水平和欧洲的水平差不多。
但包括马龙派的基督徒,比穆斯林强了一点但谈不上强出一个层次,区别就是念的经不同。
把移民海外省的叙利亚基督徒都算上,这一千万人口的教育水平,大概就是一个农业国的真实水平。典型的农业国是什么水平,科曼估计和东亚那边差不多,这一千万人都要纳入到新的教育体系当中。
听着这种涉及到一千万人口教育体系覆盖的描述,亨利·瓦龙的脸上不由得浮现出来喜悦之情,这就非常符合瓦龙学派的主张,所有儿童,无论其社会出身,都能接受平等的教育,忍不住赞同道,“毫无疑问,伟大的壮举。”
马丁张了张嘴,最终并没有说什么,人家旁边名为艾娃加德纳的花瓶都什么都没说呢,他和人家睡在一个被窝的关系比?
亨利·瓦龙误会了,比起瓦垄学派的因材施教理念,科曼心里真正准备要实行的打压式教育,第一步是覆盖海外省,第二步则是整个法属非洲国家。
亨利·瓦龙差点把刚刚的赞许咽回去,“为什么要这样?这种理念违背了法兰西的精神。”
“自由平等和博爱,我知道。但是这是最符合国家战略的教育方式,地中海的另外一边,并不具备本土的条件。”科曼心平气和的解释道,“而且从环境上来说,法属非洲的自然条件绝对不能算好,和本土没法相比。”
这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核心是,要确立法属非洲国家离开法国根本活不了的认知。
哪怕从全世界来看,法属非洲殖民地的自然条件,肯定是比世界屋脊要强,比极地气候要强,剩下的气候基本上就没有再差的了。
这当然是可以克服的,克服的基础是因为法属非洲足够大,要是只有乍得这个一个殖民地,境内都是沙漠,还没有海岸线,科曼直接就把乍得踢出去让乍得人滚。
但恰恰乍得只是法属非洲的一部分,那么就可以试一试。
撒哈拉沙漠虽大,但法属非洲也不都是沙漠,铁路都可以绕到大西洋海岸线去建立,无非就是成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