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经此一役,我大都护府的经济根基,已是稳如泰山,再无后顾之忧了。”
“这只是第一步。”
江澈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经济的血脉已经打通,但要让这庞大的身躯真正运转起来,还需要足够多的筋骨和血肉去填充。”
郑海心领神会,立刻从袖中取出一卷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名册,双手奉上。
“王爷,您说得是。经济之脉已定,接下来便是人才之骨。此次为庆祝银行开业而设的恩科,所有试卷已经评阅完毕,录取名单也已筛选出来,共计一百二十人,请王爷过目。”
江澈接过名册,缓缓展开。
他的脸上,露出了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与刚才在商人们面前那种掌控一切的霸气不同。
这笑容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欣慰。
“一百二十人……”
他轻声念道,“好,很好!”
如果说,金钱、盐铁、军队,是帝国的硬实力,那么这些通过严格考试选拔出来的读书人,就是帝国的软实力,是未来将他的意志贯彻到每一寸土地的基石。
他的目光在名册上扫过,看到了许多熟悉的老部下的子侄,也看到了一些从华夏带来的,家道中落的读书人,更让他惊喜的是,他还看到了十几个印加人的名字。
这些印加青年,都是最早一批进入新华学堂,学习汉话,苦读经史子集的可造之材。
如今,他们也凭借自己的才学,堂堂正正地登上了金榜。
“不错,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江澈赞许地点了点头,“老郑,这件事你办得很好。”
“皆是遵从王爷的教诲。”
郑海笑道,“王爷曾说,英雄不问出处,只要心向华夏,有治世之才,皆可为我所用。”
江澈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个名字上。
“马远……籍贯,应天府人士,擅律法,精算学,策论一篇,《论官督商办之利弊》,评为甲上?”
他饶有兴致地抬起头:“这篇策论,竟与我今日之举,不谋而合?”
郑海眼中也闪过一丝讶异和欣赏:“回王爷,正是。此人论点犀利,见解独到。并提出了‘设监察司以防腐,等十数条具体建议,微臣与吴霖等人审阅后,皆惊为天人,故而列为榜首。”
“设监察司……”江澈的嘴角笑意更浓。
这马远,不仅是个精通古典律法的才子。
脑子里竟然还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管理学思维。
这样的人才,正是他现在最需要的。
“有意思。”
江澈将名册合上,眼中闪烁着光芒。
“钱袋子和刀把子都握在了手里,现在,笔杆子也该上场了。”
他将名册交还给郑海,下达了新的命令。
“传令下去,三日后,在大都护府前,张榜公布名单!并为所有上榜士子,举行赐袍游街之礼!我要让所有人都看到,在我南华夏洲,不只有从戎报国,经商致富。”
“十年寒窗,一样可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