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樱学院的图书馆古籍区,午后阳光透过彩绘玻璃,在布满岁月刻痕的长桌上投下斑斓光影。林浅、苏璃和陈默围坐在一堆散落的资料中间,空气中弥漫着旧纸张和电子设备混合的独特气息。
“诺瓦科技,注册资金五百万,创始人张明远,背景干净得像一张白纸。”陈默将平板电脑转向两人,屏幕上显示着一个穿着普通西装、笑容标准的亚洲男性,“但问题是,太干净了。三十五岁,无任何学术发表记录,无前从业经历,就像凭空冒出来的一样。”
苏璃的机械义眼微微调整焦距,扫描着张明远的公开照片:“面部微表情分析显示,他在拍摄这张照片时有百分之八十七的概率处于被指导状态。看这里——”她放大照片中男人的耳廓,“内耳轮廓与公开视频中的声波接收频率不匹配,我怀疑佩戴了隐蔽式通讯设备。”
林浅的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勾勒着那个来自非洲岩画的类双生花符号。她面前摊开着从数字档案馆调取的全球古代符号学资料,但一无所获。
“这个符号不属于任何已知文明体系。”林浅沉吟,“但它给我的感觉……很熟悉。不是记忆,更像是一种……数学上的美感共鸣。”
她拿起笔,在一张空白纸上快速写下几行公式:“看,如果把这个符号的每个转折点看作拓扑结构上的奇点,其连接方式呈现出一种非欧几里得空间的自洽性。这太精巧了,不像是原始部落的随意刻画。”
陈默眉头微蹙:“你的意思是,这可能是某种……信息编码?”
“更像是某种基础构架的简化表达。”林浅的笔尖停顿了一下,“就像E=mc²之于相对论。”
就在这时,苏璃的义眼突然闪过一丝蓝光,她迅速接入图书馆的卫星网络:“我刚截获到一段从诺瓦科技服务器发出的加密信号,目的地是……格陵兰岛的一个废弃气象站。”
“能破译吗?”陈默身体微微前倾。
“正在尝试,但加密方式很奇特……”苏璃的机械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速敲击,“不是现有的任何一种算法,更像是……基于生物神经网络的动态密码。”
林浅突然抬起头:“用我刚刚推导的那个拓扑模型作为密钥试试!”
苏璃眼中数据流加速闪烁,几秒钟后,一段被解析的文字出现在空中投影中:
【播种者:暗码已确认。‘沃土’计划第二阶段启动。坐标:北纬76.54°,西经68.21°。静待‘甘霖’。】
信息末尾,是一个简笔画——三条波浪线托着一颗发光的种子。
“格陵兰岛的坐标……”陈默迅速调出地图,“就在那个废弃气象站附近。”
“‘沃土’、‘甘霖’、‘播种者’……”林浅喃喃自语,“这听起来不像武器计划。”
苏璃调出诺瓦科技的土壤改良剂检测报告:“我重新分析了他们的产品成分。除了公开的有机质和矿物质,还有一种未被登记的纳米级材料……结构非常特殊,具有自我复制和定向进化的特性。”
“自我复制?”陈默警觉起来。
“别紧张,”苏璃摇头,“不是那种失控的复制。更像是一种……智能催化剂。它们只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激活,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和优化。技术层级很高,甚至超越了我所知的任何现有科技。”
三人陷入沉思。神秘的技术、加密的信息、全球范围内的异常现象——这一切似乎指向某个隐藏在幕后的庞大组织,但他们的行为却又充满矛盾。
“如果这是威胁,方式太温和了。”林浅说出大家的疑惑,“改良土壤、复苏生态、传递密文……这不像任何我们已知的敌对行为模式。”
陈默站起身:“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更多信息。我建议分头行动:苏璃继续深挖诺瓦科技和信号来源;林浅研究那个符号和密文的数学含义;我去调查格陵兰坐标点的实际情况。”
“等等,”林浅叫住他,在纸上快速写下一串数字,“带上这个。如果我的推测正确,那个坐标点附近应该存在特定的能量波动模式,这个频率范围可能有助于你定位具体位置。”
陈默接过纸条,点点头:“保持联络。”
当天深夜,林浅独自留在公益部办公室。白板上画满了复杂的公式和符号关联图。那个类双生花符号在她的推导下,逐渐展现出其深层结构——那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像是一个多维空间的二维投影,包含着某种关于生命和能量流动的深层规律。
她打开《超自然数学史》,翻到记载“数字自动重组”现象的那一页。过去,这些现象总伴随着危机和谜团;但现在,她开始思考,这是否也是某种形式的“信息传递”,只是当时的自己无法理解?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震动——是陈默发来的加密信息:
【已抵达坐标点。发现地下设施入口,安保系统先进但非军用规格。内部检测到强烈的生命能量信号。需要决策:是否进入?】
几乎同时,苏璃的通讯接了进来,她的全息投影出现在办公室中,表情异常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