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镇地下的工坊内,陈瑜有些情绪焦躁,因为他
的改造进程严重滞后于最初的完美规划。
阻碍并非来自技术层面的理解不足或设计缺陷,而是源于一个冰冷的现实:这个赛博朋克世界并非资源丰沛、工业体系完备的战锤铸造世界,他此刻所在的也绝非那配备顶级设施与自动化仆从的专属工坊。
关键材料的普遍匮乏,严重限制了他将蓝图转化为实物的能力,成为推进过程中无法绕开的障碍。
为此,他不得不投入远超预估的时间与精力。
那些本应由标准化流水线生产、精度极高的植入用仿生部件,现在需要他亲手制作。
他只能利用手头有限的设备,以及曼恩团队搜集来的、品质参差不齐的基础材料,进行繁琐的手工打造。
从基础结构的塑形、内部微电路的蚀刻,到生物相容性涂层的喷涂与固化,每一步都必须亲力亲为,细致监控。
这极大地消耗了他原本可用于核心研究或更复杂系统整合的时间。
更严重的影响在于基础战略资源的缺失。
精金、陶钢——这些在战锤宇宙构成高级护甲与武器基材的核心素材,在这个世界的已知材料库中几乎不见踪影。
没有这些具备特殊原子结构、能够高效传导能量或抵御极端冲击的理想材料,许多设计性能指标便无从谈起,迫使他在每个环节都进行性能妥协,进一步加剧了工作的复杂性与耗时。
精金和陶钢在战锤世界虽然也算稀缺物资,但对一位拥有一定地位的机械神甫而言,只要开口就能从铸造世界的资源调配中获取。
即便是更稀有的耀金,陈瑜凭借过往的功绩与关系网也并非完全无法触及。
但在这个科技树点歪了的陌生星球,这些在银河许多地方司空见惯的材料,却变得极其罕见,甚至可能根本不存在于本土已知的科技树内。
陈瑜的记忆数据库中储存着陶钢的合成配方以及精金的初步冶炼工艺。
陶钢需要特定铁矿基底与一系列复杂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反应生成;精金的提取则更为麻烦,需从某些特殊的小行星矿物中获取,其原子结构异常稳定,加工难度极高。
然而,知晓方法不等于能够实现。
缺乏最基础的原材料,以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所必需的高温熔炉与重力场控制器,让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尝试过用本地的一些高强度合金进行替代,但测试结果均不理想,要么密度过大影响机动性,要么防护性能远低于预期。
最终,他不得不全面调整设计方案,转向采用性能稍逊、但能在本土获取或合成的复合材料,以替代精金与陶钢这些理想素材。
主体结构方面,他选用了高密度钛钽聚合物作为核心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