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镇工坊深处,时间以精确的秒为单位平稳流逝。
陈瑜将主体意识的大部分算力重新分配,投入到对神舆海量数据的系统性分类归档、巴特莫斯神经结构的深度建模分析,以及对跨维度传送仪各项运行参数的持续微调之中。
与此同时,一个独立且高效的后台进程始终在静默运行,它如同一位潜伏于阴影中的忠诚哨兵,持续不断地监控着两个关键区域。
一是保存巴特莫斯躯体的活体培养舱其生命维持系统的各项读数,二是工坊外围网络防火墙的实时状态日志与任何异常活动。
来自防火墙的警报其优先级被设定为“低”。
这并非出于疏忽或轻视,而是基于对自身技术绝对自信的冷静评估。
陈瑜亲手构筑的这道数字壁垒,其底层协议根植于火星机械教数据堡垒的古老智慧,并融合了应对亚空间数据乱流与异形科技入侵的复杂防御逻辑。
在此等层级的防御面前,赛博朋克世界中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无论是公司安全部门那些标准化的渗透脚本,还是本地顶尖黑客精心编制的恶意代码,都显得原始而低效,其差距如同以挥舞石斧的方式去挑战坚不可摧的精金动力甲。
因此,当那股陌生的数据流首次触及防火墙最外层探测节点时,陈瑜的处理核心仅仅是平静地记录下了这次接触发生的坐标、能量强度以及基础特征编码。
他没有做出任何主动的响应措施,没有尝试反向追踪其源头,更没有立刻加固防御体系。
这层防火墙本身,就是他设置的第一道,也是现阶段唯一的一道筛选器,旨在区分有价值的观察对象与无意义的数字噪音。
入侵的尝试仍在持续。
那股数据流展现出非同寻常的耐心与操作上的精巧。
它似乎迅速意识到强攻无效,转而采取了一种更为迂回的策略,其行为模式类似于一名技艺高超的锁匠,不断更换着虚拟的工具和破解手法,细致地试探着防火墙每一个逻辑接口的防御强度与潜在的反应模式。
它曾模拟过无害的系统更新数据包,伪装过来自内部可信赖硬件的标准握手请求,甚至尝试激活并利用本地民用网络协议栈中那些早已被时代遗忘的古老漏洞。
陈瑜的猩红光学镜头稳定地凝视着主控台上持续滚动的防火墙日志,庞大的数据流如同瀑布般落下,被他高效的心智核心瞬间解析与归纳。
他注意到,这个“访客”的入侵策略并非杂乱无章,其行为模式透露出一种经过严格逻辑训练的系统性特质,同时又隐约带着某种超越常规的、近乎非人类的、对数据底层本质的直观理解力。
它的代码结构异常精简而高效,几乎没有冗余的试探步骤,每一次策略变化都精准地指向防火墙构建逻辑中可能存在的理论上的薄弱环节。
“入侵尝试频率稳定,策略迭代周期为平均3.7秒一次。”陈瑜的合成音在空寂的工坊内低语,像是在记录实验数据,“攻击模式显示出对基础网络协议演变的深刻理解,其技术根源可追溯至‘初网’构建中期。排除当代公司及常见流窜AI行为模式。”
他的逻辑核心中,“兴趣”变量的权重被微微调高。
这个“客人”并非依靠蛮力或已知漏洞,而是在尝试理解并破解一个完全陌生的防御体系。
这种行为本身,就蕴含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它证明了其背后意识具备强大的学习与适应能力,而非依赖固定攻击模式的低级AI。
陈瑜依然没有采取任何反制措施。他想要看到更多。
这个“客人”的耐心极限是多少?当发现常规手段全部无效后,它会选择放弃,还是采取更激进的策略?
它的最终目标,是工坊内部的某个特定对象,还是试图全面入侵?这些问题的答案,将决定这个“样本”的最终评级和处理方式。
他分出一丝算力,略微调整了防火墙的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