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工业的骨骼(2 / 2)

不过骂是骂不死人的,想要复仇,只能真刀真枪去干。

而陈常在自己现在的任务,就是要想办法提高钢产量。

在钢铁阵地上,要先立于不败之地。

他现在设计的这个高炉,虽然不是后世什么先进的高炉,最多也就是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但是这样的高炉,却是他现在能够真正实现的。

像后世钢厂那样先进的高炉,他现在是想都不敢想。

而有铁无钢,那怎么能够让工业的骨骼更坚硬。

那样的钢铁工业是缺钙的。

后世钢厂对于各种钢材的冶炼,已经玩出花来了。

不过陈常在现在却玩不出来什么花。

他现在只要能够把他上辈子工厂里那个,早就被淘汰的空气侧吹转炉给弄出来,就非常满意了。

至于氧气顶吹转炉。

现在还是等等吧。

那氧气顶吹转炉,炼一炉钢所需要的氧气,他按着现在的条件,半年都做不出来。

一个三吨级小型的转炉,炼一炉钢,用氧气去吹,就得需要一千三百瓶标准瓶的氧气。

现在要是搞那个,那可是要了陈常在的亲命了。

所谓的转炉,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向一侧倾倒铁水的大铁桶。

你可以想象一个锥形铁桶,有左右两个吊耳轴,铁桶就可以左右旋转,把桶里的铁水倒出去。

而氧气顶吹,就是有一根管子伸进了桶里的铁水中,向里面吹氧气。

让氧气助燃铁水,再次清除铁水里的杂质。

而空气侧吹,是那个向铁水中吹气的管子不在上面,而是在侧面圆周布置了几个吹气管。

斜向往铁水中吹泡泡,以助燃铁水。

为什么不用顶吹空气?

主要是空气中有很多的杂质,比如氮气。

用顶吹杂质排放慢,会降低炉温影响质量,侧吹则会好不少。

但相对氧气顶吹还是差了很多。

而且转炉炼钢并没有其他热源,钢水本身就是转炉的唯一热源和燃料。

当然是氧气越多,钢材料的质量就越好了。

不过想建起来这样的一座小钢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就说那个高炉。

他的炉膛底座直径就达到了九米。

炉腰也有八米。

进料的炉喉都有五米。

整个高炉的高度接近三十米。

再加上送料的轨道车,进料钟、顶封口、排烟道、地面铁水出料布局,链接炼钢转炉的轨道。

炼钢房里的布局,从通风,到进料、到出料,到出渣。

以及动力源的布置,是否会互相影响。

方方面面,哪里都必须要考虑到。

任何一个地方考虑不周,就有可能是安全隐患。

而这一切在设计图纸上,就必须要体现出来。

陈常在边挠着脑袋,边认真的思考,边把脑海中的钢铁厂画到图纸上。

不知不觉中,天都已经亮了。

当王玲小心翼翼的推开了陈常在的房门,走进了里屋时。

她看到的是,已经趴在工作台上打着轻微鼾声的陈常在。

他披在身上的棉衣已经落在了地上,却浑然不觉。

看到了陈常在的样子,王玲的眼睛不禁一红,眼泪禁不住的就流了下来。

不过她还不敢出声,只是把棉衣捡了起来,轻轻的披在了陈常在的身上。

然后把外屋已经灭了的灶坑重新点燃,让火炕热起来。

这样窑洞里还能暖和一些。

最新小说: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捍卫地球家园 我百战成诗,从湘江血战到上甘岭 当兵:从被国科大特招入学开始! 1949南征东南亚,海外建国 抗日:从火烧靖国神厕开始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顶替我高考状元?我扛匾跪军区 年代剧:老曹的潇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