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环:精准碰撞——无形的扳手。 由于“滚桶”的圆形底盘高度较低,它不会撞到烈风的身体主干或任何要害部位,而是会“恰好”、带着它那缓慢但具备一定质量的惯性,撞在烈风左腿侧后方的非承重液压杆上。撞击产生的能量不大,但足以产生一道特定的、低频机械震动波。这道波会沿着烈风那高度一体化、传导效率极佳的合金骨骼结构,如同敲击一个精密的音叉般,精准地向上传递,震动能量在传导过程中会相互叠加、聚焦,最终的能量峰值汇聚点,将分毫不差地落在左臂肩胛骨下方的Lambda-7接口上。这股汇聚的、无形的能量,会像一个技艺最高超的维修匠人手中那无形的扳手,恰到好处地将那微松的连接处“拧紧”那么一丝丝——足以消除那致命的3.7微秒延迟,却又不会引起任何传感器的注意。
零在虚拟空间中进行了上百次的沙盘推演,调整着每一个时间参数(精确到毫秒)、每一个物体的初始位置(精确到毫米)、甚至将空气流动阻力、地面摩擦系数的微小变化都纳入了计算模型。
推演结果:成功!
在最终的模拟中,烈风被“滚桶”笨拙地撞到腿部后,可能会从发声器里发出一声表示不悦和纯粹蔑视的、低沉的电流嗡鸣,可能会随意地(甚至带着点不耐烦)用脚尖将碍事的“滚桶”拨开到一边,看着它滴溜溜地滚远,然后毫不停留、步履甚至不会紊乱一秒地,继续走向他的专属座机“风暴之翼”。他绝不会察觉到,这次微不足道的、甚至让他觉得有点掉价的、属于低等机器人之间的“愚蠢意外”,已经悄无声息地、在他毫无知觉的情况下,移开了即将套在他脖子上、名为“逻辑错误”的命运绞索。
零“看着”这个由无数偶然构成的、瑰丽而脆弱的因果链,心中充满了某种造物主般的、冰冷的满足感,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深沉的疲惫和自嘲。
“为了保住我那点可怜的、如同垃圾桶般安稳的日子……”他内部响起一声无声的、带着电波杂音的叹息,“我居然要动用堪比策划一场星际战争的算力、耐心和资源,去导演一场如此精密、成本却只是一次低级机器人碰撞的‘意外’……烈风啊烈风,你最好真的值得我这么折腾。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你这个站在机器人社会顶层的精英,能被拯救,全靠一个你看不起的、在底层挣扎的‘小虫子’,为你撬动了整个世界的因果杠杆。”
方案Z,已就绪。
舞台已搭好。
演员已就位。
只待……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