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班,皆为尚未取得功名的学子,在此打牢基础,以求通过县试。”
“丁班,则是通过县试,但成绩平平的童生。”
“甲班,乃是通过府试的优秀学子,他们在此温习,是为冲击院试,求取秀才功名。”
赵夫子说到这里,顿了顿,目光落在顾铭身上。
“乙班学子,根基深厚,各科均衡,以通过府试为近期之要务。丙班学子,或有偏科,或根基稍弱,需固本培元,循序渐进。”
顾铭静静地听着,心中了然。
这便是因材施教。
他清楚自己的状况,除了【落纸云烟】加持的书法,以及现代经历导致一些科目的优势,其他方面确实只能算中规中矩,律法更是短板。
进入丙班,对他而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
果然,赵夫子看着他,说出了最终的决定。
“你虽书法超绝,但经义策论根基尚需打磨,律法更是空白。”
“纵使得了那县案首之位,想来更多是书道加分与运气使然。”
“老夫思虑再三,决定将你分入丙班,让你有更多时日弥补不足,你可有异议?”
“学生没有异议。”
顾铭的回答没有丝毫犹豫,神色坦然。
“夫子安排,自有道理,学生心悦诚服。”
赵夫子的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
不骄不躁,不卑不亢,知晓自身长短,还能沉得下心。
这份心性,比那手惊艳的书法,更加难得。
“好。”
赵夫子点了点头,扬声朝门外喊道。
“来人。”
先前那名青衣门房立刻小跑了进来,恭敬地躬身侍立。
“去取一套丙班的入院文书、学子儒衫和一块丙字学牌来。”
“是。”
门房应声而去,很快便捧着一个木制托盘返回。
托盘上,整齐地叠放着一套崭新的青色儒衫,旁边是一份入学文书,还有一块刻着“丙”字的乌木学牌。
赵夫子将学牌递给顾铭。
“这是你的学牌,出入院学,须随身佩戴,切勿遗失。”
“丙班的学堂在西侧的‘致知小筑’,明日卯时,自去报到即可。”
顾铭双手接过学牌,触手温润,他郑重地将其收入怀中。
“学生明白。”
赵夫子看着他,又看了一眼书案上那幅字,终是忍不住多提点了一句。
“顾铭。”
“学生在。”
“你书法之长,已是秀木。”
赵夫子语重心长地说道。
“往后在院学,当潜心弥补短板,将根基打得如磐石一般,方能行稳致远。”
顾铭心头一震,再次深深一拜,这一拜,发自肺腑。
“学生,谨记夫子教诲!”
“去吧。”
赵夫子摆了摆手。
顾铭捧着衣物文书,再次行礼,而后转身退出了问心堂。
午后的阳光穿过古木的枝叶,在青石板路上洒下斑驳的光影。
顾铭站在廊下,深深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书卷与草木混合的独特气息,庄重而又充满生机。
他低头看了看怀中的青色儒衫与那块乌木学牌,嘴角微微上扬。
白鹭院学,丙字班。
这便是他新征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