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树之恋》字数将近20万,即使大家已经在加快阅读速度了,但等到看完依旧已经临近下班时间。
有的人跟张守任一样,拿着手帕在那偷偷抹着眼泪,有的人则是坐在工位上,一脸惆怅,还有的人不仅不觉得难过,反而还有些愤愤不平,觉得这就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情调”……
在这个年代,华夏文学里普遍还是“革命加爱情”的叙事模式,像《山楂树之恋》这种纯粹围绕着爱情来进展的故事,实在是有些大胆了。
“这稿子能过吗?我感觉里边的人物刻画得真是太好了,特别是老三……”
“好是好,就是有点偏了!你说在那样的一个时间点,居然把重心全放在了爱情上,按我看来,要是往伤痕文学上面发展,这个故事会更感人!”
“里面的一些剧情观点,确实是有着值得商榷的部分。”
办公室里的讨论慢慢演变成了一种争论,但肉眼可见的,持反对态度的人会更多。
当然,不是喜欢这个故事的人少,被感动到的还是占了绝大多数,只是在这样一个时间点,写出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故事的作者要大胆,而敢于支持它的编辑,也要大胆。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这份勇气。
特别是持反对态度的,还是那几位在杂志社里有着一定资历的老家伙。
因此在他们的连声质问中,敢于站出来反驳的人就成了少数。
而一直都没有加入这场争论的张守任,最终也只是远离了吵闹的人群,然后拿着稿子敲响了主编苏玉的办公室。
“张编,外边什么情况啊?”
外边的动静苏玉早就知道了,只是在杂志社里,编辑思想碰撞是常有的事,因此她也就没出来看看。
“今天新看到一篇稿子,写得挺好的,就是有些大胆了,大家讨论得就激烈了一些。”
张守任简单解释了一下,而听见这句话,苏玉顿时来了兴趣。
大胆?
难不成有人把文字变成刀,往那个特殊时间段深深插了进去?
不过能让大家讨论得这么凶猛的,这得大胆到什么地步啊?
这个时候她对于张守任口中的大胆,还是有着一定的误解。
“时间不早了,要不主编你就拿回去看吧!稿子写得确实是挺好的,只是……”
见张守任欲言又止的样子,苏玉也没有再追问,只是点点头,心中对于里边的故事内容愈发感兴趣了。
至于张守任,则是魂不守舍地骑着自行车回到了家中,开始煎熬地等待时间的流逝。
……
《十月》主编苏玉,今年已经53岁了,下班回家吃过晚饭后,她坐在了书桌前,开始翻开了这份稿子。
深夜,终于看完整份稿子的苏玉放下了自己的眼镜,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在脑海里斟酌着,最终,她还是轻轻叹了一口气。
而这,也相当于给它下了死刑!
第二天早上,张守任早早地就来到杂志社,等到苏玉的审核结果。
后者来得也挺早,不过看起来精神面貌一般,估计是昨晚没休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