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生态事业(1 / 2)

李纯给汪广会第二个任务,就是大规模启动生态移民,这个前面有搞,但是规模不大,一直处于自愿状态,现在李纯要求农水部开始大规模介入。

具体实施上,各地排查那些不太适合百姓居住的区域,然后向上级报生态移民的申请,最后集中到农水部,由农水部审核后,制定搬迁计划,全部迁移到襄人腾出来的,条件较好的区域。

如果有些地区被认定为不适合生存的地方,百姓又不愿意搬迁的,官府不得采取强制措施,但是不再往这些地方修路,也不投入其他资源。

因为有些山区、荒野修路的成本很高,为了几户人家修很长的山路,结果这些人后面还会搬走,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对于生态移民后留下的土地,根据情况划入到各级林草部门,作为生态用地。

李纯给汪广会的第三个任务是,凡是私人的林草地,一律不得抛荒,如果连续抛荒超过五年,由县级农水台收走。

也就是说地不能荒着,要么种树取材,要么长草养畜,如果变成荒山野岭,就要被官府收走。

同理,各级林草部门收归的土地也不能荒着,也必须植树种草,如果确实是戈壁沙漠,不适合植树种草,那就划为生态保留区,尽可能种植一些耐旱植物,禁止人类进去破坏生态。

汪广会一开始还想多划点地,听说了第三个任务,开始有点打怵了,拿过来的如果是荒地,还要植树种草,要投入不少人力财力。

最后,李纯告诉汪广会,他也知道这个事情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好,所以给他留出三年的时间来干,如果不够,还可以延长到五年,但是如果五年还没有成果,就要拿他是问。

汪广会最后也向李纯诉苦,说生态移民和划分土地的事情还好办,但是西北和塞外地区的荒地很多,如果全部要植树种草,需要投入很多人力财力,所需经费庞大,朝廷必须给予财政支持。

李纯告诉他,第三波征服行动,估计下半年就可以结束,到时军费开支就会减少很多。今年农水部先干前两件事,植树种草的事,明年朝廷会拨出专款给他来办。

事后,李纯又和两位宰相商议此事,他们也是半懂非懂的,但是既然皇上要办的,应该就有他的道理,还是要支持。

李纯和两位宰相议定,给一个过渡期,五年后城市居民就不得再用煤油炉和煤炭取暖和煮饭,一律采用木材,而且皇宫带头,从明年就全部用木材。

李纯认为,现在煤炭的使用量越来越大,工业方面不好减,就只能减居民这块,而且五年后汽车工业都发展起来了,停用煤油炉也不会对采油业发生冲击。

其实以唐朝当时的人口,各地所生长的木材足够使用,关键是很多公地上的树木有人砍伐,没人种植,以至于产生了很多荒山,厘清土地的归属,让各级把土地管起来、利用起来,有砍有种,才能可持续的发展。

李纯给了汪广会三个任务,汪广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林草司,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提拔使用一批官员,他把农业司的员外郎乐志翔提拔为林草司的郎中,让他负责厘清公地的事。汪广会又召来屯垦司的郎中,让他全权负责生态移民的事。

林草司前期既要厘清全国各地的公地,后面又要在荒地上植树种草,乐志翔的压力很大,但是想着明年才涉及到植树种草的事,今年重点是厘清各处的公地归属。

乐志翔拿着地图,结合一些资料,开始盘算着先把那些公地收归林草司所有。

乐志翔首先把目标瞄准了东北,当时唐朝的北界名义上是外兴安岭,由于北部太冷,实际上的边界是大外兴安岭以南的小外兴安岭,两者之间就是乌第河谷。

小外兴安岭以南,有三片大山,一是老爷岭(今锡霍特山脉),二是大兴安岭,三是落坦山(今黑龙江以北)。这三片大山植被茂密,人烟稀少,可以直接拿来,也不用植树种草,可以第一批纳入林草司。

乐志翔继续向南看,又看中了长白山及周边的山区,还有科尔沁沙地草原。至于其余的如小兴安岭、千山山脉、威虎岭等,可以留给肃慎道和辽桓道,不能全被自己拿光了。

乐志翔又挑了秦岭中部山区、神农架山区、雷公山、武夷山等,然后去跟汪广会汇报。

汪广会觉得乐志翔会办事,挑的几个地方都不错,比较省事,可以直接拿来作资源,当即赞成,又带着他去找李纯汇报。

李纯一听,这些地方倒是可以,但全是植被比较好的地方,又给他们增加腾格里沙漠、毛乌素沙地、太行山。

汪广会开始吐苦水,说太行山的树木被人砍了很多,需要大规模的种植,毛乌素沙地由于放牧过度,沙化比较严重,腾格里沙漠更是干旱,寸草不生。

李纯开始正色道:“如果朝廷的部门自己都挑肥拣瘦,把难治理的地方都甩给地方,还怎么给下级做榜样?三个地方虽然难治理,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太行山收归国有的区域,全部封山,连续植树几年,森林覆盖率肯定能起来。毛乌素沙地收归国有以后,将里面的牧民全部迁出,禁牧种草,几年也能恢复。腾格里沙漠寸草不生,可以留在那里作为生态保留区,不让人闯入破坏就行了。”

汪广会也觉得农水部自己如果不拿下几个难啃的骨头,下面也会不服,所以就接下了这三个地方。

农水部接下这12个区域后,林草司就开始派人分赴这些地方,厘清划定边界,外围适合居民生存的就不划入,山区里面不适合居民生存的,就全部划入。总共花了半年多,才划定了这12个区域的边界,将边界内的居民,全部化为生态移民的对象。

农水部在襄人地区掌握了大量的地方官府保底收购过来的土地,就将这些山民分批移民过去,那边的地任他们挑,每家按照人口分地,土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原来的好。

12个区域很多生活的是襄人,其实只有秦岭、武夷山、神农架、太行山一带的汉人多一些,重点就是迁移这几个地方山区的汉民。大部分山民都愿意搬迁到更好的地方,少量死活不愿意走的,农水部也不强迫,但是责令当地的官府不得往里面投入任何资源。

至于科尔沁草原和毛乌素沙地,都属于契胡族群迁移后留下的牧场,官府已经包干付钱给他们的部落了,直接转移到农水部林草司就行。

最新小说: 她们算什么仙子? 杀戮都市! 凡骨逆仙途 夜色拂晓 攻略无情道剑修后,我死遁失忆了 嫌我废,成剑神了,你们怎么后悔了? 快穿之心机女上位攻略 你好诡异Boss,我是来打工的 原来皇后不爱朕 穿成农家长姐后,种田致富养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