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2 / 2)

“呦,你们兄弟也这么早啊,兴哥儿,村长说请夫子的事儿怎么样了?你听说没有?咱们这祠堂可是快建完了呢。“

不止是贾训兄弟对读书的事儿上心,时时刻刻为了这事儿动脑子,就是村子里其他人其实也一样很上心,自打村长说这祠堂建起来之后最后一进给村子里请个夫子,让村子里孩子读书,整个村子的人似乎一下子就换了精气神了,不说这祠堂建造的飞快,就是连其他进度也一并很是关注。

像是兴哥儿这样算是村子里难得的读书人,大家更是喜欢凑近了多问问,哪怕很多消息大家自己都知道,也忍不住用这个来表示一下自己的关心。

“快了,去县城找了几回了,只是咱们村子太偏,人家不愿意来,有家有业的,谁愿意跑这儿吹海风啊,不过前儿我听说,村长都寻到那几个城隍庙门口写字的童生那儿了,有个家里有人生病卖了房子,没地儿住的已经答应考虑了,只是要咱们村子给他寻个宅子,束脩要的倒是还算是合理,听刘典吏说,人也正派,是县城有名的孝子,读书也还成,只是运气不好,赶上孝期,不能可靠,这才耽误了,如今又家中老娘病重,要照顾老娘,这才放下了学业,学问是不用担心的,村长正准备和大家伙儿商量来着,看是不是干脆帮着起个院子,地就算是村子里的,起院子的钱,大家伙儿凑一凑,也不用多大,就寻常的三间正屋,两边各有两间厢房就成,围个院子,搭个能养鸡的后院。“

兴哥儿知道的确实比旁人多些,这几个消息正是昨儿才知道的,村长正准备找人商量的,这会儿兴哥儿说出来,也算是提前给大家心里做个预告,让大家琢磨琢磨,免得一下子分摊下来,大家心里不舒服。

前头凑一起的人有四五个,能问这些,自然也是想着自家孩子能上学识字的,就是家里没有孩子的,可这十来岁的年纪,多半也都还有些上进的心思,即使不能正紧读书科举什么的,可是对于识字,也有不小的兴趣,不说别的,这贾家兄弟自打读书之后,见识飞涨大家伙儿可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谁想自己有宝不识?谁想自己出门连算账都不会?

所以啊,听到兴哥儿这么说,立马就有人符合起来。

“地是村子里的,那起屋子也就是弄些土胚,砍几颗树当梁柱,大家伙儿出点力气,倒是没什么问题,就是全置办好了,请工匠能有多少花销?这么一个小院子,估计也就五两银子,大家伙儿分摊一下,一家也就不到五百钱,还成。若是这给的工钱能让咱们用鱼,用其他的口粮顶,那就更少了,每天给点鱼,给点粮食,不用直接给钱,估计村子里就是给建个二进,都轻松的紧。“

这说的还真是实话,都开春了,各家的船都开始出海了,这每日渔获就不是小数,如今各家都有了田地,虽说一时半会儿还不能直接出产粮食,可是这种菜什么的却什么问题都没有,各家当初在冬日里做海货生意的时候,有了钱,往家里存的粮食也不在少数,还有前些日子刚分的鲸鱼肉,这样一算,确实家中宽裕的紧,若是只是那这些出来,不用花钱,估计谁家都愿意。

其他听的人也跟着点头,那莫大家的大石还跟着说道:

“我家弟妹多,到时候送到学里的肯定也多,兴哥儿,这书本什么的,不知道要多少钱,我好让我爹开始攒钱。“

他们家孩子从第一次用碧玺换了钱之后,就一直想着读书的事儿,只是这读书总是要在衣食住行之后,所以银子全用到了盖房子,买地的事儿上,后来又有了银子,这莫大也只是一个劲的想着怎么将家业拓展开,好让自家的孩子以后再不用受穷,倒是将这读书的事儿给放到了脑后,如今这村子里自己要有蒙学了,这事儿自然而然就又被提起来了,为了这个,家里的孩子连往日好不容易得来的零花钱都全都集中了起来,就为了能到时候不被拉下,好去识字读书,他身为大哥,自然是要帮着的。别说是他了,就是大牛,也暗暗的将莫大给他娶媳妇的钱,私藏了一点,就为了到时候让弟弟们能读书。所以这会儿问的很是切中核心。

“一开始用什么纸笔书本啊,当初我和二子,那就是把书背下来,然后就在地上用树枝写,先把字认全了,然后去讨点人家丢弃的不用的笔,沾了水,在桌子上写,等到能把字写的像样子了,这才用废纸酱油水练,等废纸上写的能见人了,这才开始买纸笔墨砚。要不然不知道浪费多少钱去呢,至于书本,这个我家有,到时候花上十来文钱买点纸,到我家抄就是了。“

仗义啊,这可是省了大家伙儿不知道多少开销了,而且给出的办法还特别适用,几乎全村所有的人都适用,就是不准备花束脩去学里的人,按照这个法子,也能识字写字,即使写的难看些,可是只要这么学了,总比不识字强不是。

所以兴哥儿这话一出口,所有人都高兴了,特别是那几个二十出头的,更是乐呵得很。

“我还想着我这岁数,都娶媳妇了,还去上学是,实在是有些难为情,要是按照兴哥儿你这么说,我们家只要去一个两个孩子,把学的东西回家在说说,我岂不是也能识字?我也不求以后能考上做什么老爷,就是以后进城能看个告示,能看得懂账本,会算数就成。“

“可不是,我也是这样想的,家里不能干活的孩子去读书那没什么,可要是咱们都去了,那这出海岂不是没人了?这个法子好,这个法子还省钱,兴哥儿,你们还真是机灵啊。“

大家都高兴了,贾训也高兴,这要是按照如今这模样,那岂不是说咱们这村子里以后就各个都读书识字了?那这村子才是真的起来了呢。

要知道,这年头,乡土情节最是严重,你要是出息了,不帮扶家乡父老,那简直就是忘恩负义的典型,都会让人唾弃的,这村子里只要是出一个有功名的人,那以后这村子里无论是谁,受了委屈,你就有帮着出头的义务,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潜规则。而读书的人越多,这出有本事人的几率自然就越高,而这有本事的人地位越是高,这村子里未来在县城,在其他人眼里的地位也一样越来越重,甚至有可能达到在外头只要知道名声,就没人欺负的地步。

想想贾家,那些依附贾家的族人为什么那么嚣张?什么地位都没有,甚至有些吃饭都成问题,可在贾元春封妃之后又是个什么嘴脸?还有那些贾家的下人,为什么那些管事比寻常小官都有权势?为什么自古就有宰相门前七品官的说法?和这其实就是有异曲同工之处。<!--over-->

最新小说: 穿越之春暖花开 男人使用手册 你的来电 谁来治治他 每天被迫和九千岁秀恩爱 被揍就能变强 生存世界的富一代 神宠又给我开挂了 八零福气俏农媳 八零媳妇又甜又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