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青州之战(2 / 2)

可是,就在我心有些软弱的时候。孔明已经开始写回信:“若粮食不足。请魏王来东京雒阳就食。”

一句话,把曹睿打落了深渊。送上了绝路。先生说:“季汉没有多余的粮食来供养一个祸患,也没听说过钓鱼前还要把鱼饵喂饱了的。”

我只得代曹睿苦笑。

曹睿投降季汉要本就是权宜之计,他自然不肯亲来雒阳。虽然他现在被封魏王,也派质子入京,但曹魏两州之地还是他自己说了算,他眼下无子,所派的质子也只是一个叫曹廉的家伙,他是曹操长子曹昂的继子之子,与曹家的关系远到一定程度了,根本就是一个摆设,对曹魏一点影响都没有。若是曹睿按孔明所说亲来雒阳,那就如鸟投笼,如鱼入网,整个曹魏就真地成了季汉之一部,一切就又不同了。

季汉不肯给粮食,兖州青州又养不活这许多兵马,无奈之下,曹睿竟然打算在大战之前削减兵马,曹休诸大臣苦苦进谏,这才改变了他的主意。曹休出主意,派兵前往徐州抢粮。

徐州眼下是东吴之地,虽然经了战争,粮草也不算多,但总比没有强。从曹魏出发的征粮小分队纷纷来到徐州。

与此同时,孙权再次遣使季汉,说明自己并非想与季汉为敌,但是,曹魏曾数次进攻东吴,杀死东吴兵将无数,实有不共戴天之仇。此次北来,必报此仇。同时,东吴同意将上庸三城交还季汉,以换取青兖二州。而季汉也再次回书东吴,上庸三城本属季汉,不可能当成交换条件。天下已无曹魏,东吴若攻青兖二州,必然导致两国再次交兵,如东吴敢进青兖二州,季汉会先拿荆州的陆逊开刀。

但是眨眼之间,东吴再次将使者派到季汉,说曹魏已对东吴开战,眼下不是东吴与季汉为敌,而是曹魏与东吴为敌,东吴现在是被迫应战。所以,东吴要出手了。

当然,一切都只是借口,就算肩负着和平使命的使者也知道,时局发展到今天,季汉和东吴之间,这一战是无可避免了。东吴不可能放弃可能得到青兖二州地机会,而季汉也不会任由东吴坐大。所不同者,只是季汉与东吴何时正式交锋罢了。

八月二十一日,孙虑、司马懿、孙韶、丁奉四人引军八万进攻青州,徐盛、朱然、朱桓、吕岱引军五万进攻相郡,进逼庞德、石韬部,吕范、朱绩、虞翻引军三万进驻南顿城,与姜维、王平部隔颖水相望。

曹魏抢粮的部队正遇上司马懿所部。司马懿探知居然有几支小分队冲到下坯附近,立即安排人在他们的归队上阻截。带着粮食返回的小分队被一击而中,大部成擒。司马懿当即审问,得知曹魏缺粮地实情之后大喜,建议孙虑带粮北上,以粮诱城。孙虑向孙权汇报后得到支持。眼下曹魏势败,各地守官人心惶惶,早没有什么忠心可言。见东吴前来,又带着粮食,早就饿坏了的城守们纷纷开城归顺。结果这一路上兵不血刃,连取十城。孙虑喜出望外,对司马懿连加赞赏。一旁孙韶甚不服气,只是冷笑。司马懿看到,淡然一笑,并不出声。

孙韶字公礼,本姓俞,后赐姓为孙。他身高八尺,仪容英俊,风度文雅。他十七岁从军,收河余众,缮治京城,修建工事,甚得孙权重视,另其统河部,以曲阿、丹徙为其封地,自置长吏。及孙权为吴王之后,迁建武将军,封建德侯。韶久戍边疆,善养士卒,得其死力,与曹魏作战,几无败绩,最为得意的是黄武三年(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于冬日至广陵,临江观兵,有渡江之志。当时徐盛在南岸弄鬼,以稻草假作城池军马,旌旗绵延数百里,令曹丕大惊。当时天寒冰厚,魏舟不得入江。曹丕见波涛汹涌,叹道:“唉,这是老天要将天下分为南北啊!”加上被徐盛用火计进攻,于是退兵北还。此时孙韶与勇将高寿等率敢死之士五百人悄入魏境,于夜间悄行至曹丕回军路上,猛然冲出,魏军大惊,孙韶等等缴获曹丕的副车羽盖而回。这一战成名,孙韶成为东吴一流的勇将。他自然不太看得起投降过来的司马懿。

司马懿也算识趣,下一战并不请战。孙韶讨令,引本部人马主动出击,曹魏军马在程武的带领下一败再败,狼狈不堪。正当孙韶得意之间,突然号炮声声,不绝而耳,张虎自左杀出,乐綝自右杀出,一场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孙韶被困重围之中,几番冲突不得逃生。忙乱之间,被张虎一箭射中大腿,落于马下,得高寿奋力抢回。

此时丁奉引军赶到,奋力杀透重围,救出孙韶,败回本阵。所夺之地,皆被曹魏夺回。张虎眼见丁奉,怒不可遏。张虎之父,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大将张辽张文远就是被丁奉一箭射中腹部,伤病而死地。他引军急追,连发三箭,皆被丁奉用枪拨开。丁奉回身一箭,张虎急避时,却被射中马腹,战马倒地,将张虎摔下马来。张虎只得含恨而归。

孙韶丁奉回到大营,面有惭色。司马懿含笑道:“两位将军不必气馁,胜败不过兵家常事。更何况,程武乃是曹魏肃侯程昱之子,自幼精通兵法,善于用兵,乃曹魏杰出人才。张虎乐綝,亦是一时之雄。懿有一计,可破曹兵,但只虑二位将军不从二殿下号令,又看不起我这个降人,故不敢多言。”

孙韶丁奉各低头道:“将军不要多说了,我等知错。”

司马懿见折服了二将,心中亦喜,道:“好,既如此,且听我道来。”

最新小说: 宠个相公当奸臣 战国之生存立志传 重生之南洋建国 赵香柚秦少安 汉中崛起 京都从失去感情开始恋爱 忽如一夜风雨骤 徐知证传 五阙争 一梦南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