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将计就计(2 / 2)

丁奉道:“想来应是如此,不过我却是当真不知此事。”

徐盛冷笑道:“那么,孙登和陆逊会不会因为帝位之事,在交战中暗地下手,若当真那样,你便是万恶不赦的罪人!”

丁奉沉了半日,摇头道:“徐大哥,陆伯言绝非那等不知轻重之人,我相信他不会做对不起大吴之事。而且,他说他早有了对付季汉之法,自可安然退去汉军。”

此语一出,徐盛大是惊疑:“退去汉军之法?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胜败只是毫厘之间,他以为他是谁,怎敢说这等大话?不过,陆逊并不是大语欺人之人,此人若非江东陆氏之后,又为孙策之婿,早获重用了。”

徐盛这话话出有因。江东陆氏乃是豪门大族,孙权对之一向采取打压相结合的办法,一则启用,二则绝不轻易重用,以免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但对孙策,他就实在有些对不起人了。小霸王孙权,乃天下豪雄,东吴建立,割据江东,实乃孙策打下的基业。但是孙权对哥哥和侄子不够意思。孙权称帝后,只追谥策曰长沙桓王。那么长沙桓王是个什么意思呢?孙权追谥父亲为武烈皇帝,照理孙策也应追谥为帝,(或称为桓帝),才合于“义”,因为立基的是孙策,而且从理论上说,孙策当时传于儿子孙绍,令孙权,张昭,周瑜辅佐亦无不可,而且很自然,就象孙坚死后,孙策继承,有孙静(坚弟)什么事?谥封为王,规格降了一等,还长沙王,在吴国中心之外的一块地,规格更低了,干脆谥为吴王有何不可?可是孙权地气量实在太小,觉得自己比长兄相差太远,很怕长兄一支会压倒自己一支。所以极尽打压之能事。孙策之子孙绍更是只封为侯爵,撇开宗亲不说,对孙策的恩义报答,他的嫡子即使不封王,封公爵也不为过啊,就算侯爵也罢了,封在吴,就不要改封到更小的上虞了吧?吴郡、会稽、丹杨、 豫章、庐陵。是江东立业之本,中心地带,吴尤为重要(所以国号也称吴),当年“曹公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屯吴,使丞之郡行文书事。”而上虞只是会稽的一部,和吴相比差得很远。这明显亏待了孙绍。对孙策孙韶尚且如此。对孙策地女婿陆逊自然也不会例外了。

丁奉也是不明白陆逊为什么会说此大话,只道:“或许他另有奇兵?卫温部眼下在冀州,或许能起什么作用?或许他准备用什么奇计?便如当年周都督和徐兄你用火攻魏一样?”

两人摇头不解。不过,却对联手对付司马懿取得了共识。

司马懿当然并不知道陆逊联合文臣不成,又联合武将来对付他。不过他深知自己能在东吴立足。实是由于孙虑的原因,眼下他身在东吴,意却不在东吴。对他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利用有勇无谋地孙虑。逐步撑控东吴的基业,然后抓到自己手中,来个鹊巢鸠占,坐领江南,再与季汉争锋天下。若是短时间内代不了孙虑,当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也未为不可。若还不成,那就顺手把东吴交给季汉,凭这份功劳。就算及不得孔明,日后不也失三公之位,而且又可以重整司马一族了。

眼下控住了东吴的文臣,又悄悄利用孙权死后的时间,利用孙虑接管了部分兵权,最重要地是,他的儿子司马师已经接管了染疫死去的孙韶部众,在下坯的实力虽不及四征将军。却也算得一股极强地力量了。

但是。仅仅如此却还是远远不够,若要掌控东吴。就必须要掌握更多的权力,而这兵权只能从四征将军手中来取。幸好季汉眼下来攻,正是机会。

这些天,司马懿日日陪在孙虑身旁,为出谋划对付季汉的法子。不过若只有一个季汉倒也罢了,偏偏多了陆逊这个变数,若连他一起对付了,似乎力所难及。孙虑已接连派出几队使者,前往陆逊营中,对他晓以大义,让他交出兵权,可免死罪。但陆逊却答道:“司马懿为暗害先帝元凶,必除此人,否决绝不肯降。”

恰在此时,朝中武将中也开始传出一阵搔动,认为只要除去司马懿,东吴内部危机就解决了。就算司马懿是忠臣,为大吴牺牲,也是应该的。

司马懿闻知,对孙虑道:“陛下,若能以臣一人性命,可换东吴平安,司马懿死何足惜!只是以陆逊之能可否及得微臣?以陆逊与季汉地征战经验,可能及得微臣?以陆逊之忠心,可能及得微臣?”

话犹未说完,孙虑已愤然道:“太傅,你太信不过朕了。放心,明日朕就亲领大军,先灭了陆逊这个心腹之患。”

司马懿心下一笑,心知自己以退为进起了作用。接着就又部署如何来攻击陆逊。可惜这里不是曹魏,若是在曹魏,以自己的能力,只要部署得当,持一支令箭直接闯营擒人也不是不可能。可是陆逊所部都是从他已久,眼下又打得是清君侧的招牌,很是迷惑人。如何来改变这种情况呢?

司马懿沉吟片刻,道:“陛下,臣有一策,可破陆逊。他不是要清君侧,要除掉臣么,陛下何不将计就计,看他敢不敢入城?他若不入城,其所谓忠心不攻自破,若是入城,陛下擒之易如反掌。”

孙虑道:“又要委屈太傅么?你为了朕的江山,受得委屈也够多了。”

最新小说: 嫡女归来,王妃她杀疯了 原神网吧:从温迪变温蒂开始 穿越成为龙傲天他闺女 月鲛:战神疯狂宠 无限流:我在恐怖考场当精神病 四合院:秦淮茹被我怼到痛哭流涕 卓府小幺女 北宋柱国 重生之大唐皇帝 夜猫子晚木的新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