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余。
暮色四合。
滁州府,全椒县驿馆内,灯火昏暗。
刘伯温独坐案前,面前堆放着从县衙调来的田亩鱼鳞册和新整理的摊丁入亩账册。
但他此刻的目光,却并未落在这些枯燥的数字上。
而是凝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挥之不去的忧虑和深深的疲惫。
白日的遭遇,如同冰冷的刺,依旧扎在他的心头。
他奉旨推行新政。
一路行来,虽遇阻挠,多是地方胥吏阳奉阴违,或豪强暗中作梗。
像今日这般,被人直接粗暴地轰赶出来,还是头一遭!
那是在城东一片极为肥沃的田亩区,他正准备按照叶凡所授的“釜底抽薪”之策,先行宣告将这些待核查的田地收归朝廷名下,等待田主携契来认。
谁知命令刚下,一群如狼似虎的家丁仆从便在一个管事的带领下冲了过来,不由分说,推搡着他带来的衙役和户部小吏,言语极其不逊。
“哪里来的狗官!瞎了你的狗眼!”
“也不看看这是谁家的地界!就敢在这里撒野!”
“这是我们朱老太爷的产业!也是你能碰的?滚远点!”
“再敢在此放肆,打断你们的狗腿!”
混乱中,刘伯温被护着后退,官袍都被扯得有些凌乱。
他强压着怒火,厉声质问对方主家名讳。
那领头的管事趾高气扬,唾沫星子几乎喷到他脸上。
“说出来吓死你!我们家老太爷,乃是当今天子的亲表哥,朱六九朱老太爷!”
“当年陛下爹娘的后事,都是我们老太爷一手操办的!”
“识相的赶紧滚!”
朱六九!
这三个字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刘伯温的心上!!
他瞬间明白了为何此地官员此前对此处田亩核查语焉不详,为何阻力如此之大!
这朱六九,可不是一般的皇亲国戚!
他是陛下朱元璋嫡亲的表哥,血脉相连。
更关键的是,当年朱元璋父母双双亡故,家境贫寒,无钱无地安葬。
正是这位表哥朱六九,念在亲戚情分上,出面奔走,求告乡邻。
才弄来了一小块坟地,让朱元璋的父母得以入土为安!
这份恩情,在极其重视孝道和亲情的朱元璋心中,分量有多重,刘伯温简直不敢想象!
此刻。
刘伯温心乱如麻。
他翻看着账册,那一片片挂在“朱六九”名下的田产,数量惊人,远超寻常勋贵!
这里面,有没有强占?
有没有隐漏?
朱六九本人是否知情?
其子朱桓又借着他的名头做了多少事?
冷汗,不知不觉浸湿了他的后背。
对于其他任何敢于阻挠新政的勋贵、豪强,哪怕如蓝玉那般骄横,刘伯温都敢凭借着朱元璋赐予的“先斩后奏”之权,硬碰硬地查下去!
他有这个底气。
因为他知道,陛下为了新政,为了江山社稷,绝不会姑息!
可面对朱六九……
刘伯温第一次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和犹豫。
这不仅仅是皇亲,更是对陛下有恩的至亲!
陛下对待旁人,可以冷酷无情,铁腕肃贪。
可对这位在他最困难,最卑微时伸出过援手的表哥,陛下心中那份复杂的亲情和感恩,会不会压倒国法?
会不会成为新政面前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如果自己贸然彻查,甚至动用雷霆手段,会不会触怒陛下?
会不会让陛下觉得自己是故意针对他的亲人,是在打他的脸?
毕竟,仆从的行为,完全可以被解释为“下人无知”,朱六九本人完全可以推脱不知情。
自己若揪住不放,会不会被视为不识大体,甚至……忘恩负义?
可若是不查,或者轻轻放过……
那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还如何推行?
天下人都会看着!
陛下亲自赐予的“先斩后奏”之权岂不成了笑话?
那些正在观望,甚至暗中抵抗的勋贵豪强,立刻就会找到借口,新政将寸步难行!
他刘伯温,也将成为千古罪人!
进退维谷!
左右为难!
刘伯温痛苦地闭上双眼,手指用力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朱元璋那深邃难测的眼神,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压力。
良久,他猛地睁开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绝。
逃避和妥协都不是办法!
既然撞上了,就必须面对!
他深吸一口气,重新摊开账册,拿起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