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全面的技术升级后,陈瑜不仅更新了主武器系统,还对全身的探测阵列与辅助设备进行了系统性优化。
此刻,三颗新获得的伺服颅骨以三角阵型静静悬浮在他身侧,它们配备的多光谱传感器阵列持续扫描着周围环境。
这些精密装置集成了高精度扫描、深空探测、实时数据分析以及战斗辅助与防御功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移动感知网络。
那颗由昔日同窗颅骨改造的伺服颅骨同样完成了重要升级。
如今通过一组高强度数据缆线直接与陈瑜的脊髓接口相连,成为他外置的专用运算核心,专门负责处理复杂的跨维度计算与空间拓扑分析。
在这支特别的队伍护卫下,陈瑜踏入了沉寂已久的轨道船坞。
护卫工作由伊格尼丝亲自率领的近卫军卫队负责。
这些精锐战士身着重型动力甲,装甲表面蚀刻着复杂的机械祷文,头盔上的光学传感器在昏暗环境中闪烁着稳定的红光。
他们的装备水准与战斗素养,在铸造世界内部仅次于泰坦修会直属的神机近卫军。
两者仅在职能分工与仪式地位上存在差异,实战能力实则不相上下。
伊格尼丝本人如同沉默的战争机器,她的每一步都精准地保持在陈瑜侧后方的最佳护卫位置,随时准备应对任何潜在威胁。
这座宏伟的建造设施曾是大远征时期雄心壮志的象征,如今却显得空旷而破败。
高达数公里的穹顶上,近三分之一的照明单元已经失效,在布满斑驳锈迹的金属地板上投下大片的阴影。
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氧化产生的微尘,润滑剂干涸后的刺鼻气味,以及长期闲置特有的冰冷气息。
远处偶尔传来维修机仆作业时的敲击声,在广阔的空间中激起空洞的回响。
伊格尼丝做了个手势,近卫军立即散开形成警戒圈。
他们的动力甲关节发出几乎不可闻的液压声,显示出精良的维护状态。
陈瑜在护卫队的簇拥下继续前行,伺服颅骨的扫描光束在黑暗中交错舞动,将这座沉睡巨人的详细状况实时传入他的感知系统。
在监造大贤者的直接指令下,这座沉寂多年的轨道船坞正在经历缓慢而艰难的重启过程。
几队清洁机仆沿着主要通道缓慢移动,它们磨损的刷具不断刮擦着积攒了数十年的宇宙尘埃,在金属地板上留下错综复杂的清洁轨迹。
身着暗红长袍的工程神甫们驾驶着维修平台,在巨大的结构骨架间穿行,仔细检查着船坞基础系统的运行状态。
零星的焊接火花不时在昏暗的空间中闪现,如同黑夜中短暂的萤火,映照出部分区域正在进行的维修作业。
整个重启工作还处于最基础的阶段——恢复能源供应、确保结构稳定、激活基础的生命维持系统。
空气中回荡着设备重启时的低沉嗡鸣与偶尔响起的系统提示音,这些声响在空旷的船坞中显得格外清晰。
尽管进度缓慢,但这些初步的作业至少让这个被遗忘数十年的工业巨构重新恢复了最低限度的生机。
在这片略显杂乱的景象中央,那艘月级巡洋舰的未完成舰体静静悬浮在船坞的固定力场中,如同一个沉睡的金属巨人。
这是一艘原本计划配属给第七军团探索舰队的标准巡洋舰。
在那个辉煌的远征年代,这支舰队尚未获得“帝国海军”的正式称谓,直到基里曼推行军政改革后,凡人士兵组成的太空舰队才被统一纳入帝国海军的编制体系。
由于大叛乱的突然爆发,这艘战舰的建造工程在百余年前被迫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