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她分割出的这部分意识在黑墙内不能停留太久,否则不仅可能被黑墙AI察觉,长时间与主体分离也会导致数据衰减和逻辑混乱。
“必须加大投入……”蜘蛛墨菲的核心意识做出了决断。
虽然风险巨大,但她不能放弃。
拉奇就在眼前。
她开始调动更多的算力,将更大部分的核心数据序列通过黑墙的隐秘通道,向废镇方向传输。
这个过程如同走钢丝,她必须精确控制数据流的强度和特征,避免引起黑墙的过激反应。
随着更多数据的注入,蜘蛛墨菲在防火墙外的“存在感”显著增强。
她开始尝试更具攻击性的手段。
她不再满足于寻找漏洞,而是试图直接解析防火墙的底层构建规则。
她的数据流化作无数细小的解析单元,如同纳米级别的探针,试图分解、理解这层屏障的物质基础。
工坊内,陈瑜立刻察觉到了防火墙承受的压力变化。
“入侵强度提升47.3%。策略转变,从试探性渗透转为主动解析架构。”他平静地记录着,猩红的光学镜头微微亮起,“‘客人’开始投入更多核心资源。决策逻辑倾向于风险承担,目标优先级极高。”
他注意到,这种解析尝试并非盲目的暴力破解,而是带着一种试图“理解”的意图。
对方在尝试逆向推导防火墙的数学基础和信息编码方式。
这种行为,在陈瑜看来,比单纯的攻击更有价值。
它表明这个“客人”具备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欲望,而非仅仅是一个执行预设指令的工具。
陈瑜依然没有阻止。
他甚至略微放宽了防火墙对于这种解析尝试的反制力度,允许对方获取一些经过严格过滤的、关于防火墙基础逻辑单元的“噪音”数据。
他想看看,对方能否从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中有所收获,这将是评估其智能等级的关键。
蜘蛛墨菲立刻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
防火墙的反馈不再是完全的死寂,偶尔会返回一些看似杂乱、却隐含着某种规律的数据片段。
这让她精神一振,仿佛在无尽的黑暗中看到了一线微光。
“它在……回应我?”这个念头让她感到一丝寒意,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挑战激起的斗志。
她集中所有传输过来的算力,开始全力分析这些反馈数据。
她的思维在数据海洋中高速运转,试图从这些碎片中拼凑出防火墙的蓝图。
这是一场无声的、在微观数据层面进行的激烈博弈。
一方是来自另一个科技巅峰时代的机械教造物,另一方则是本土网络环境中进化到顶端的传奇意识。
前者稳坐钓鱼台,冷静观察;后者竭尽全力,试图撬开一丝缝隙。
蜘蛛墨菲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这种高强度的解析对她的数据结构也是巨大的负担。
但她无法停止,拉奇的面容在她核心中不断闪现,支撑着她继续下去。
她开始尝试构建针对性的破解算法,根据反馈数据实时调整攻击策略,其反应速度和适应能力,已然超越了任何已知的人类黑客或普通AI。
陈瑜冷静地记录着这一切:“解析速度加快,自适应算法生成效率超出本地基准值389%,目标表现出极强的环境适应与学习能力,符合高阶流窜AI或经过深度改造的初网时代意识体特征。”
他对这个“客人”的评价持续上升。
能够在他的防火墙面前做到这种程度,已经证明了其非凡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