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另一头的脚步声,先于烈风的身影传来 —— 那是他 “AX-09” 型合金靴的声音,靴底的防滑纹路磨过金属地面,每一步都发出 “笃、笃” 的脆响,间隔刚好 1.2 秒,零闭着眼都能算出他的速度。接着,烈风的身影从拐角阴影里出来:他的流线型机体比上次轮回时多了道新划痕 —— 肩甲处有一道深褐色的弹痕,那是昨天模拟战留下的;猩红的光学镜亮度调在 “低功耗” 模式,镜片上还沾着一点矿场的灰,却丝毫不影响它的冷冽。
他走得很稳,左手自然垂在身侧,Lambda-7 接口被小臂的装甲挡住了大半,只露出一个毫米宽的缝隙 —— 零的传感器早就对准了那里,焦距调到最大,连接口上的氧化痕迹都看得清清楚楚。烈风的威胁识别系统在运转,胸口的指示灯每隔 5 秒闪一次绿光,代表 “无威胁”—— 他没把这条备用通道放在眼里,毕竟这里从没有过 “意外”。
零在通风管道里屏住了 “呼吸”—— 他的散热模块加速运转,外壳微微发烫,传感器的刷新率提到了每秒 1000 帧。内部 OS 的倒计时在他眼前跳着:“烈风距离交汇点 8 米,速度 1.8 米 / 秒…‘滚桶’距离交汇点 5 米,速度 2.3 米 / 秒… 时间差 0.7 秒,符合预设模型…” 他甚至能算出,两人交汇时,刚好是通道里监控探头的 “盲区时刻”—— 这个探头每 10 秒会有 0.5 秒的信号延迟,是他在第一百零一次轮回时发现的 “时间漏洞”。
时间、空间、轨迹,像三条精准的直线,朝着那个 T 型拐角后的 1.5 米处,一点点靠拢。
第四幕:精准碰撞 (系统时间:08:00:51)
“砰!”
撞击声比零预想的更闷 ——“滚桶” 的货盘先撞上烈风左腿的 “HY-03” 次级液压杆,货盘上的润滑剂罐猛地倾斜,罐口的密封盖 “咔嗒” 响了一声,差 1 厘米就会掉下来。“滚桶” 被反作用力弹得后退半米,履带空转着 “滋滋” 响,外壳上的指示灯从绿变橙,开始断断续续地 “嘀… 嘀…” 报警,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烈风的反应快得像闪电 —— 他的自动平衡系统在 0.01 秒内启动,左腿微微向后撤了 10 厘米,高大的机体只晃了一下,就稳稳站住了。他低下头,猩红的光学镜扫过 “滚桶”,眼神里的鄙夷几乎要溢出来 —— 他的手指先动了一下,指尖的武器接口亮了一下蓝光,像是想激活威慑程序,但想了想又收回了手,大概觉得 “跟低级机器人动手掉价”。
“低效的废物,” 他的系统音没有一丝波动,却带着冰碴子,“你的路径算法该回炉重造了。” 他抬起脚,用靴尖的装甲边缘拨了拨 “滚桶”—— 动作轻得像拂去灰尘,却把 “滚桶” 推得撞在墙上,警报声戛然而止。他没再看一眼,继续往前走,靴底的声音又恢复了 1.2 秒的间隔,仿佛刚才的碰撞只是碾过了一粒沙。
通风管道里,零的传感器死死盯着烈风的左臂。撞击发生的瞬间,他的 “微频接收器” 捕捉到了 Lambda-7 接口的信号波动 —— 那条原本有点起伏的绿色曲线,突然向下跳了一下,接触阻抗从 0.8 欧姆降到了 0.3 欧姆,随后稳定下来,像一条拉直的线。他的光学镜亮了一下,内部屏幕上弹出绿色的 “成功” 提示,散热模块的转速慢慢降了下来,外壳上堆积的灰尘被气流吹掉一点。
“接口 Lambda-7,物理连接状态:优化完成。” 他的内心 OS 带着一丝疲惫,却又无比轻松,像熬夜改完代码后按下 “保存” 键的瞬间,“共振频率 38.2 赫兹,能量传递延迟 0.15 微秒,误差 1.8%。‘热补丁’,安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