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宁回到家,献宝似的把东西捧到姑姑跟前。
方姑姑借着烛火仔细端详,眼中升起欣喜。
“这是崧江绸呀!别看只有一小块,也够绣两个香囊,一个至少能卖八钱!就算单卖布料,也值一两。”
月宁伸手摸摸那块顺滑鲜艳的紫色绸子,暗自咋舌:“这么一小块,也值一两?”
方姑姑很笃定:“对,年初时袁娘子送过一匹给我们张娘子,娘子没舍得全用,让我裁下一半,做了件马甲。”
张娘子就是三房娘子,杜三爷的夫人。
方姑姑抬眼看月宁,眼神颇为欣慰。
当初月宁要送礼,她表面虽答应,但心底里却觉得这银子就是打水漂的。
谁承想,这法子居然真的有用!
这丫头才进灶房多久,就已经升做传菜丫头了,虽说只是往上晋了一点点,却是很好的兆头。
这块料头能绣两个香囊,一个八钱,两个就是一两六钱,再加上那一小块碎银子,总共一两八钱!
除去当初送礼时用去的四钱,还净赚一两四钱。
“姑姑到底是老了,脑子不如你这孩子活泛。”方姑姑感叹。
月宁额角挂上两条黑线,很想吐槽:姑姑,您年轻时也这么老实好吗!
姑姑感叹完,从箱笼深处掏出自己装贵重物件的盒子,把绸布叠整齐放到里面。
“料头姑姑先帮你收着,等回头有空了,缝成香囊拿去卖。银子你就自己收着吧。”
月宁点点头,拆出自己藏在枕芯里的钱袋,一股脑倒出里面的铜板,挨个数。
卖栗子一共攒下八十五文,再加上这块碎银子,就是两钱零八十五文,如果再把那块料头算上,就将近二两了!
月宁心里生出一点踏踏实实的快乐,果然,没什么比攒钱更让人高兴!
她之前算过。
在城里赁间足够六人住的小院,一年至少得二十两银子,地段好些的,得三十两往上。
添置家具、再支个摊子,林林总总加起来,起码要六十两才充裕。
六十两,几乎等同于六十万。
对于一个普通底层打工人来说,这个数字看起来何其遥远。
但看着炕上的铜板和碎银,月宁在心里给自己鼓劲儿,目标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不是吗?
只要能进内院,就有希望,上头大领导随手一点赏,就能抵她一两年的月钱。
吃过晚饭,月宁收拾收拾,带着一筐生栗子、一块饴糖就出门了。
她要去谷婆婆家。
大灶房里的米面菜肉都是有数的,不能随意取用,于是昨天谷婆婆就提议去她家互相传技。
没错,就是传技。
毕竟学做菜这种事,可不是光口头告诉你怎么做,你就能学会的,得当面边做边讲解。
月宁到谷婆婆家时,谷婆婆已经把东西准备齐全了。
“济阳面食花样多,贪多嚼不烂,我只教你两样,也是袁娘子最常吃的两样。”
灶房里,谷婆婆不疾不徐慢慢道,“第一道,葱油咸肉面。第二道嘛,是芦笋鸡丁抄手。”
“今天,我先教你葱油咸肉面的料汁该怎么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