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想说是月宁姑姑改的,话到嘴边忽然顿住。
椿儿不认识月宁,更不好告诉她是府里绣娘在接私活,于是随口胡诌道。
“鸣辛桥边的一家小铺子,花了十三文。”
她原本和月宁说好十文,可方姑姑改的又快又好,还给她多绣了花,她便想着到时候多添三文,别教人家吃亏。
“嘶!”椿儿吸了口气,“不便宜呀,我前天去如意绣坊问,那儿只要十文。”
她说的如意绣坊雀梅也去瞧过,说实话,做的没方姑姑细致:“你瞧瞧我这腰线,缝的多密实。还有这绣花,如意绣坊的话,光绣花就得再多收五文。”
这么看来,十三文的确不亏!
椿儿看着雀梅腰边的小蝴蝶,越看越心动,犹豫再三,终于一跺脚:“说的也是,我那袄子也大的没法穿。”
“那铺子具体在哪个位置?叫什么?明儿我也拿去改。”
啥?
椿儿也要改?
雀梅愣了一瞬,然后赶忙道:“是在鸣辛桥边的小巷子里,好像叫什么明月绣铺吧?”
“那地方挺偏,七拐八绕的不好找,我明天正好要去那边买东西,顺路帮你捎过去就是了。”
椿儿转身去翻箱笼:“那感情儿好,就麻烦你了。我想改瘦些,袖子改短,再在领口绣两只蝴蝶。”
旁边另一个丫头见状,也扯着雀梅袖子道:“好雀梅,你行行好,帮着把我这件也捎过去,改成掐腰的,绣什么都行,我不挑!回头请你吃果子。”
……
第二天,灶房里。
月宁和雀梅凑在角落里择菜。
听雀梅把昨日的事一五一十交代完,月宁忍不住笑着嘀咕:“真有你的,还明月绣铺!”
“当时一着急,只想得到你的名字嘛。”
雀梅双手合十,眼巴巴道,“拜托你问问姑姑成不成?十三文一件,肯定不赖账。”
月宁觉得姑姑会答应,一晚上改一件,一件能赚十几文,比绣帕子划算多了,但她没把话说死。
“应该能行,等中午我去三房院找姑姑问问。”
午歇时分,月宁出了灶房,一路往三房院走去,到了院门口,刚张望两眼,便有丫鬟过来问她是干嘛的。
月宁说是灶房的,想找姑姑针线方娘子。那丫鬟打量她两眼,没说什么,转身进去帮她唤人了。
月宁留在院门处,悄悄往里瞧。
杜三爷资质平平,平日里倚仗二哥做生意,不怎么得老太爷喜欢,分到的院子也最偏、最小。
她平时不路过,难免好奇。
只见前庭布置的简洁雅致,中央是一丛翠竹,翠竹边还有一座小木亭、一道鹅卵石铺成的小道。
没过一会儿,方姑姑就急匆匆赶来了,她以为月宁有什么要紧的事,结果一听不过是改两件衣裳而已,松了一口气,嗔道。
“我当什么呢,吓我一跳。这是好事儿,不过,你得让雀梅大概量量尺寸,好告诉我改多少。”
“好。”月宁点点头,两人又聊了几句,姑姑便回去了。
月宁回到大灶房,把量尺寸的事交代给雀梅。
雀梅也机灵,晚上从灶房的杂物堆里顺回一根麻绳,挨个给她们量了腰围和袖长,用灯灰在绳上做好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