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友军的绝望叹息(2 / 2)

甚至在心里,把那位素未谋面的指挥官引为知己。

可现在。

这面旗帜,在他手里显得无比沉重。

“立功兄。”

楚云飞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说不出的萧索。

“你觉得,他们还能坚持多久?”

方立功沉默了片刻,伸出了三根手指。

“三天?”楚云飞问。

方立功摇了摇头,苦笑道:

“三个小时。”

“一旦日军重炮开火,城防工事会在瞬间瓦解。”

“紧接着就是战车突击,步兵掩杀。”

“在绝对的火力优势面前,任何战术都是苍白的。”

“那支部队虽然装备精良,疑似德械师残部。”

“但他们毕竟是轻步兵。”

“用血肉之躯去对抗钢铁洪流,结果不言而喻。”

楚云飞叹息一声,将手中的蓝色小旗,缓缓地放倒在沙盘上。

这个动作,充满了仪式感。

也充满了绝望。

“可惜了。”

“可惜了啊。”

楚云飞仰起头,看着头顶昏暗的灯光,眼中满是惋惜。

“如此精锐之师,竟犯了兵家大忌。”

“《孙子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如今鬼子兵力十倍于己,又是困守孤城。”

“这就是死地!绝地!”

“进城容易出城难,他们把自己变成了瓮中之鳖。”

“那位指挥官,虽然勇猛过人,但在战略眼光上,终究是差了一筹啊。”

“若是他在攻破县城后,裹挟物资,退入深山。”

“以他们的火力,完全可以在晋西北搅个天翻地覆。”

“可现在……”

楚云飞摇了摇头,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一步错,步步错。”

“这一步棋走死了,满盘皆输。”

方立功有些不甘心地问道:

“团座,难道就没有任何机会吗?”

“毕竟他们之前创造过那么多不可思议的战绩。”

“或许……他们还有什么后手?”

“后手?”

楚云飞转过身,看着方立功,眼神中带着一丝怜悯。

“立功兄,你是黄埔出来的,你应该明白。”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谓的奇谋妙计,不过是小孩子的把戏。”

“除非他们能变出翅膀飞出来。”

“或者……”

楚云飞自嘲地笑了笑。

“或者他们能像神话里那样,撒豆成兵,召唤天兵天将。”

“否则,必将葬送在平安县。”

“这已经是定局了。”

说完,楚云飞走到窗前,推开窗户。

寒风裹挟着雪花吹进来,让他原本就冰凉的心,更加寒冷。

“传令下去吧。”

“全团收缩防线,严禁出击。”

“我们不能为了一个必死的结局,把358团的弟兄们搭进去。”

“我们唯一能做的。”

“就是等。”

“等那边的枪声停息。”

“然后……为这支壮烈的孤军,收尸。”

……

这一夜。

整个晋西北的空气都是凝重的。

无论是八路军的各个团长,还是晋绥军的各路军官。

甚至连躲在山里的土匪。

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那个方向。

那个被钢铁洪流死死围住的平安县城。

在所有人的认知里。

那已经不是一座城。

而是一口巨大的棺材。

一口已经钉上了钉子,只等着下葬的棺材。

没有人相信奇迹。

因为在工业化的战争机器面前,血肉之躯的奇迹,显得是那么的渺小和可笑。

无论是李云龙的草根直觉,还是楚云飞的学院派推演。

都指向了同一个绝望的结局——

全军覆没。

这种来自“专业人士”的一致判定,像是一块巨石,压在每一个中国军人的心头。

悲壮。

惋惜。

绝望。

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回荡在太行山的沟壑之间。

然而。

他们都不知道的是。

就在这万众瞩目的绝望之中。

在那座被他们视为“棺材”的平安县城里。

一个年轻的指挥官,正站在城楼上,嘴角挂着一丝嘲弄的微笑。

……

三天后。

清晨。

第一缕阳光刺破了厚重的云层,照在了平安县斑驳的城墙上。

城外。

日军的包围圈死一般的寂静。

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令人窒息。

平安县东门外五公里,日军前线指挥部。

田中义一站在高坡上,手里举着望远镜。

镜头里,平安县城的城楼清晰可见。

城头上,那面鲜艳的红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看在田中义一的眼里,那就像是猎物最后的挣扎。

“多么美丽的早晨啊。”

田中义一放下望远镜,深深地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

他的脸上,露出了残忍而优雅的笑容。

就像是一个即将享用大餐的食客,拿起了刀叉。

“赤松君。”

“哈依!”

一旁的赤松少佐立刻上前一步,神情狂热。

田中义一抬起手腕,看了一眼那块精致的金表。

秒针正在一点一点地走向十二点的位置。

“时间到了。”

“送我们的客人们上路吧。”

最新小说: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亮剑:从区小队开始发展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亮剑:都穿越了还玩小米加步枪?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李二狗和地主家的女人们 亮剑:旧的意大利炮我放转转回收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